如今几乎每个班级都有自己的WhatsApp群组,老师可以在群里发布通知、提醒带用品或更新考试日期,方便与家长沟通。但这种看似高效的沟通方式,却让部分家长感到不满,认为它在无形中削弱了孩子的责任感,也让家长承担了过多额外负担。
一名女医生近日在Threads发文表达不满:“我真的很讨厌班级WhatsApp群。现在连美术课要带什么、考试时间、活动通知都要通过家长群发布。孩子应该学会自己管理课程和责任,为什么所有事情都要家长代劳?我们已经被无数个群压得喘不过气了!”
她强调,这并非在批评老师,而是希望教育回归学生自身。“孩子要带什么,就该自己记。忘了被老师责备,也是一种成长。”她说,“放假时间、考试日期这些都该由孩子记下并告诉父母,而不是家长被动从群里得知。现在有了WhatsApp群,反而让孩子变得依赖和懒散。”
这番言论引发热议。许多网民赞同她的观点,认为科技便利的背后,正在让孩子失去独立性。一名网友留言:“完全同意,现在的孩子什么都等家长提醒,连责任感都没了。”另一人则回忆:“以前我们忘带美术用具会被罚站,只能自己想办法向同学借,那其实也是一种社交与学习的过程。”
甚至有老师也表示支持。一名教师分享:“学生常要我把提醒发到家长群,但我会告诉他们,这是你们的责任,不是爸妈的。有些家长还会问‘为什么我没被通知’,其实学生本该自己承担。”
不过,也有教育工作者指出,学校被迫建立群组,是因为若信息未传达给家长,反而会被上级批评。“我们原本让学生写在沟通簿上,但很多家长不看。如果没在群里发,就会被质疑‘沟通不到位’。”
部分家长则认为,群组能提升信息流通效率,尤其在小学阶段能减少学生忘带物品的情况。他们认为问题不在群组本身,而是家长对孩子的信任与放手不足所致。
一位网友总结道:“说家长负担重没错,但老师每天也要回复无数家长的问题,这才是真正的压力源。与其抱怨群多,不如学会设界限。教育,不该只是提醒的循环,而应教会孩子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