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事务专员祖法亚迪警告,大马校园霸凌已成为威胁儿童安全、健康与未来发展的严重社会问题,尤其在小学阶段,案件数量正以惊人速度攀升,显示问题正日趋低龄化。

他指出,根据教育部属下的校园霸凌数据显示,2022年共有3,883宗校园霸凌案例,2023年激增至6,528宗,增幅高达68%;而从2023年至2024年,又再上升18%。其中,小学霸凌案件暴增79%,为所有教育阶段中增长最快的群体。

Advertisement

“中学依然是霸凌事件最多的阶段,占每年校园霸凌案件的七成以上;但小学的增幅已经到了令人担忧的地步。”祖法亚迪17日在古晋出席“反霸凌对话会”时强调。

根据2022年国家健康与流动性调查,8.6%的学生表示曾遭霸凌,其中男生占9.1%,女生占8%,以初中一及以下年级学生比例最高。

他指出,霸凌带来的伤害往往比外界想象更深。短期内可能造成焦虑、失眠、头痛、胃痛等问题;长期则可能引发抑郁、自尊受损、社交退缩,甚至出现自残或自杀念头。学业方面,受害学生常出现逃学、成绩下滑或专注力下降的现象。

“研究显示,约18.3%的受害者出现抑郁倾向,16.2%的学生在过去30天内被霸凌过,而多达79.1%的学生曾与霸凌行为有关——不论是施暴者、受害者,或两者兼具。”

砂拉越今年通报86宗霸凌案

祖法亚迪披露,砂拉越教育局数据显示,仅在2025年1月至8月间,州内共通报86宗校园霸凌事件,其中54%属肢体霸凌,言语霸凌16宗、社交霸凌9宗、网络霸凌7宗。多数案件集中在古晋与巴达旺地区,其次是西连、斯里阿曼和峇南。

“这些数字其实只是冰山一角,因为很多案件并未被举报。”

他引用2021年的全国研究数据指出,语言霸凌比例最高,占55%;其次是社交霸凌(40%)、肢体霸凌(37%)与网络霸凌(30%),趋势仍持续上升。

倡议立法与系统化应对

祖法亚迪坦言,马来西亚目前尚无专门的《反霸凌法》,也缺乏明确的法律定义。他建议政府参考日本及菲律宾的做法,制定具有明确定义、责任分工、惩处措施及受害者支援机制的专属法令。

他形容霸凌是一种“多重因素的社会疾病”(multi-factorial disease),根源涉及家庭教育、社会文化、学校管理与人际关系。“没有任何一个机构能单独解决霸凌问题,唯有全国多部门协作,才能有效遏止。”

推行修复式辅导与早期干预

他提倡在学校推行强制性儿童保护政策与反霸凌课程,并以“修复式辅导”(restorative approach)取代单纯惩罚,让施暴与受害学生都能获得心理重建及教育辅导。

此外,他呼吁教育体系建立早期筛查机制,针对儿童的高风险行为、学习障碍、特殊需求(如诵读困难、孤独症)、成瘾倾向(包括网络或色情内容)及心理健康问题进行系统性干预。

“我们不能在悲剧发生后才去救火。真正的重点在于预防与早期干预。”

他最后呼吁社会各界携手建设安全校园,加强家长与照护者的支持体系,设立有效的举报与应对管道,并推广“安全学校、安全社区”理念,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尊重与保护中成长。

上一则新闻党员纷纷集体退党 行动党2支部宣布解散
下一侧新闻卖房救丈夫陪走最后一程 女子发文悼念惹人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