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贸易战的火苗再度被点燃——这次导火线,是中国宣布的新一轮稀土出口限制。北京通过《2025年第62号公告》要求,凡出口含稀土成分的产品,外国企业都必须说明用途并获得批准。此举不仅重新收紧全球最关键的矿物供应链,也被外界解读为北京对美国发出的又一记“精准反击”。
根据《BBC》报道,稀土是现代科技产业的“隐形命脉”,从电动车、太阳能板到F-35隐形战机,无不依赖稀土元素。中国目前掌握全球约70%的稀土加工能力,一旦限制出口,势必对美国高科技产业造成重大冲击。
美国财政部长班森特(Scott Bessent)直言:“这是中国向全世界开火。他们正用供应链当作武器,而我们不会袖手旁观。”
对此,美国总统特朗普迅速回击,威胁对中国制造商品加征额外100%关税,并考虑限制高端软件出口,令原本在马德里取得初步共识的经贸谈判再次陷入僵局。
然而,多数专家认为,中国的举措虽具战略威胁,但对自身经济影响有限。纽约大学教授索菲亚·卡兰萨柯斯(Sophia Kalantzakos)指出,稀土出口在中国GDP中占比不到0.1%,但其战略意义远大于经济收益,“这更像是中国在为下一轮谈判布阵”。
澳洲国际关系学者麦当纳(Naoise McDonagh)分析,北京此举瞄准了美国供应链的最大软肋,“这可能是中国当前最有力的谈判筹码。”他指出,美国对中国的半导体封锁虽能延缓技术发展,却难以彻底遏制;反观稀土若被切断,全球高科技制造几乎全面停摆。
新加坡管理大学教授焦阳(Jiao Yang,音译)认为,美国仍可能通过“以降关税换取松绑”的方式寻求折中,“这对目前因贸易战承压的中国制造业而言,确实具诱因”。但他警告,若双方继续互相施压,全球产业链恐迎来更深层的“中美脱钩”。
在全球高科技竞争愈演愈烈的当下,稀土已不只是矿产,更是一种地缘政治武器。北京精准出招,特朗普强硬回击——这场“稀土战争”,不仅关乎贸易,更象征着中美在科技霸权与全球主导权之争的全新回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