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斯里阿曼区国会议员拿督斯里多丽丝索菲亚警告,马来西亚的教育体制正悄然塑造出一个“脆弱易碎的一代”(玻璃世代)——这一代学生情绪敏感、承受力薄弱、遇到挑战便轻易放弃,反映出国家教育深层结构的危机。
她在国会下议院参与2026年财政预算案辩论时直言,如今教育体系过度强调“情绪健康”与“温和处理”,导致教师不敢管、校方怕被投诉,而真正受害的却是学生本身。
“我们正在培养一代经不起挫折、无法承担责任的年轻人。任何一点压力都可能让他们崩溃。”她语气沉重地说。
多丽丝指出,学生道德与纪律问题已到警讯程度,校园霸凌、性骚扰与暴力事件频发,教育环境失衡。她引述大马皇家警察的数据指出,2022年至2024年间,全国累计超过3000宗校园霸凌事件,其中约六成发生在校内,仅去年就通报超过400宗涉及未成年人的性犯罪案件。
“这些数字背后,不只是统计,而是我们孩子的面孔——那些原本应怀抱梦想、却被恐惧与创伤吞噬的生命。”
她也提到,日前在雪兰莪发生的“中四女生遭中二男同学刺死”惨案,正是教育体制崩坏的最强警钟。
回忆1970年代的求学时代,她说:“那时老师严而有爱,校风端正,是我们学习尊重、纪律与责任感的起点。如今,社会却把严格视为不近人情,结果培养出一个怕批评、不懂反省的世代。”
“我们过度保护孩子,以‘温柔文化’为名,却让他们失去了抗压力与道德根基。”
她呼吁,政府应善用2026年财政预算案中教育部获得的662亿令吉拨款,不仅建设校舍、实验室或购买数码设备,更要“重建教育的灵魂”。
多丽丝建议,教育改革应聚焦五大方向:
- 引入“同理与关怀课程”——让学生学习尊重生命、建立勇气与同理心。
- 扩充辅导与心理支援体系——增加校内辅导员与心理师人数,强化心理健康教育。
- 强化跨部门合作——教育部应与妇女及社会发展部、内政部合作,改善辅导、网络安全与创伤复原体系。
- 设立校园暴力与性骚扰监测系统——确保数据透明化与问责机制。
- 提升教师专业培训——让教师掌握识别学生心理创伤与异常行为的能力。
“2026年预算案,不能只是盖墙壁、修厕所、换设备,而要建设教育的灵魂。”她强调。
“唯有培养出有正直、有勇气、有同理心的年轻一代,马来西亚才能真正成为一个坚韧、仁爱、富有道德力量的国家。”
她最后呼吁政府,必须确保教育拨款用在“重建青少年尊严与品格”之处。
“唯有敢于改革、真正落实,我们才能确保每一位马来西亚学生都被保护、被尊重,并被引导成为有品格、有韧性的公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