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银行对马来西亚政府声称重组RON95汽油补贴后每年可节省25亿令吉开销的说法提出质疑,要求政府以透明方式公开计算依据。不过,世行同时也肯定政府以“先落实、后完善”的态度推出昌明慈悯RON95汽油补贴(BUDI95)机制。
世界银行大马区首席经济学家阿普瓦·桑吉(Apurva Sanghi)指出,财政部的节省数据是建立在“过度乐观”的假设上。
“政府假设许多外国人——包括像我这样的人——以及高收入群体(T20)会以市价购买RON95汽油,因为他们的月用量超过300公升。但实际上,这类人群数量真的那么多吗?”
他表示,如果财政部公开其测算方法,论证会更具说服力,但目前并没有任何透明说明。
根据官方数据,政府预计BUDI95每年能节省25亿至40亿令吉,视国际油价而定;而在机制实施前,政府每年需承担约80亿令吉的RON95补贴成本。
阿普瓦·桑吉是在马来西亚经济协会(MEA)主办的《2026年财政预算案座谈会》上发表上述言论。他强调,尽管BUDI95并非完美方案,但至少是改革的起点。
“若BUDI95只是更大计划的第一步,例如未来逐步根据收入层次调整津贴、缩减T20群体配额,那是可接受的,但政府应公开路线图。政策不是韩剧,不需要惊喜反转。”
财政部回应:先堵漏洞,再求优化
财政部秘书长拿督佐汉玛默回应,政府推行BUDI95的首要目标,是遏制滥用与跨境走私。
“根据分析,全国每年RON95汽油使用量约180亿公升,其中78%属于家庭使用,其余则来自企业及非法渠道。我们在边境地区发现RON95被装瓶走私出售的情况非常严重。”
他指出,BUDI95的实施思路与柴油补贴改革类似。自柴油津贴改革后,油站零售量显著下降,而通过合法商业管道的销售量上升,显示政策方向正确。
“若我们再继续观望,一年后依然停滞不前。现在至少,我们已踏出改革的第一步。”
他重申,政府“先求有,再求好”,将在BUDI95稳定运行后,逐步完善机制、扩大数据透明度,并确保补贴精准发放到真正需要的群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