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各地近期出现大量鸟类异常行为,科学家警告,如果这种情况持续,可能对人类社会和自然生态造成严重影响。
据《每日邮报》报道,研究显示,越来越多鸟类放弃传统迁徙路线。康奈尔大学鸟类学实验室迁徙生态学家安德鲁·法恩斯沃斯(Andrew Farnsworth)指出,气候变迁导致过冬栖地升温,鸟群不再按季节南飞,这可能引发多种鸟类灭绝,剧烈扰动生态平衡。
鸟类在自然界中承担重要角色,包括控制害虫、传播种子和授粉。约5%的粮食和药用植物依赖鸟类授粉。若鸟类因气候异常觅食困难,将影响粮食产量并破坏生态系统。法恩斯沃斯表示,北极和北方森林地区气温升高、野火频发,正加速鸟类生存环境恶化。
美国奥杜邦学会警告,未来50年内,北美约389种鸟类将面临灭绝威胁,占所研究物种的三分之二。研究预测,到2080年前,这些鸟类可能失去超过一半栖地。康奈尔鸟类学实验室数据显示,自1970年以来,北美鸟类数量已减少约30亿只。
鸟类减少还将影响热带作物授粉,如香蕉、咖啡和可可,以及药用植物如兰花和芦荟,威胁天然药材供应,并可能导致粮食短缺与价格上涨。
导致鸟类数量下降的原因包括栖地丧失、气候变迁、农药滥用以及城市开发和撞窗死亡等人类活动。法恩斯沃斯指出:“鸟类分布与气候、天气变化息息相关。”
全球变暖扰乱四季节律,使鸟类提前或延后筑巢、迁徙,抵达繁殖地或觅食地时食物尚未出现,导致饥饿、栖息地缺乏和繁殖受阻,族群数量逐年下降。
受影响的鸟类包括黑喉蓝莺、红腹滨鹬和斯温森画眉等。研究显示,黑喉蓝莺因迁徙时间错位,在北美飞往加勒比途中缺乏食物,数量急剧下降;红腹滨鹬迁徙途中在美国停歇,其族群规模已减少约75%;斯温森画眉在迁徙途中因野火和森林升温丧失栖地,繁殖及中途停棲地均受破坏。
法恩斯沃斯指出:“部分鸟类能适应气候变化,但更多物种无法做到。”奥杜邦学会研究团队补充,人工喂鸟虽初衷为好,但反而干扰迁徙、吸引掠食者,进一步威胁鸟类生存。
科学家呼吁,必须重视气候变化对鸟类的影响,否则人类将面临生态连锁反应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