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起床口气重、舌苔厚、甚至牙龈出血,许多人以为只是清洁不到位,其实可能暗藏更严重的健康警讯。

台湾基因诊所医生张家铭指出,《美国医学会肿瘤学期刊》(JAMA Oncology)最新研究发现,口腔坏菌比例过高,胰脏癌风险会显著上升,显示“口腔健康”与“胰脏功能”之间存在密切关联。

Advertisement

嘴巴细菌,可能正悄悄影响胰脏

张家铭在面子书发文透露,他在门诊常听到病患抱怨口臭、舌苔变厚、牙龈容易出血等问题,多数人以为是牙周病或饮食习惯不佳,没想到最新研究揭示——这些症状可能是胰脏健康的警讯。

纽约大学葛罗斯曼医学院的团队分析超过12万人的口腔样本,历时近9年追踪,发现多种常见的牙周病菌与真菌会与胰脏癌风险上升有关,包括牙龈卟啉单胞菌、节点棒状杆菌、微小副单胞菌与热带念珠菌等。

研究指出,这些细菌会引发慢性发炎反应,经由血液或淋巴系统进入胰脏,形成所谓“细菌通道(microbial pathway)”,长期刺激胰脏组织,可能增加癌变风险。团队甚至建立了“口腔微生物风险分数”,结果显示分数越高,罹患胰脏癌的机率越大。

坏菌靠糖分生长 好菌靠生活习惯养成

张家铭提醒,口腔不是孤立系统,而是全身健康的窗口。若出现牙龈流血、舌苔厚、口气异常等情况,不应轻忽,应尽快就医检查。
他指出,高糖饮食、抽烟与熬夜是让坏菌滋生的三大主因;而绿茶、蔓越莓、优格与泡菜等富含多酚与益生菌的食物,有助于平衡口腔菌相。

他建议,每半年至少进行一次洗牙与牙齿检查,尤其糖尿病患者或有胰脏癌家族史者,更应严密关注口腔变化。

“身体不会无声生病,它早已通过舌头、口气与牙龈发出讯号。”

防癌从生活细节开始

张家铭强调,健康从来不是侥幸,而是习惯的积累。
“每天多刷一次牙、少喝含糖饮料、多睡一小时,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是改变体质、防止癌变的第一步。”

一句话总结:
别以为口臭只是尴尬,它可能是身体在提醒你——胰脏出了问题。

上一则新闻“考高分却不懂得做人” 大马教育体系严重偏离方向
下一侧新闻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爆冲突 超过6处地点激烈交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