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6年财政预算案于10月10日公布后,《百格》邀请三位重量级嘉宾——税务专家孔令龙、经济学教授黄锦荣,以及行动党居銮国会议员黄书琪——在直播节目中深入解析这份以“驱动昌明经济,赋能于民”为主题的财案。三人一致认为,这是一个“稳健且延续性强”的预算案,强调财政纪律与结构改革,摒弃了以往的“撒糖式”短期措施。
这场节目由华侨银行(OCBC)荣誉呈现,讨论内容涵盖民生、中小企业、教育、医疗及国家发展等层面。
孔令龙:稳健务实,财政纪律是主轴
孔令龙形容,这份预算案“稳中求进、务实理性”,政府延续财政责任框架,没有推出大规模减税或现金派发计划。
他指出,政府的核心目标是“理顺财政体质”,通过控制赤字、巩固税收制度、落实长期政策,避免陷入短期民粹式开支循环。
“这是一份讲求可持续的财案,而不是为了选票或民意的短期糖果。”
黄锦荣:中小企与AI转型是经济成长引擎
黄锦荣认为,本次财案最具前瞻性的部分在于强化中小企业竞争力与推动人工智能(AI)产业发展。
“政府提供低息贷款、AI相关培训的税务扣减与市场拓展补助,这些措施将让中小企更有能力适应新经济环境。”
他指出,AI技术的导入不只是创新策略,更是未来生产力的关键动力,“这为国家经济奠定长期基础。”
黄书琪:教育与医疗拨款展现“以人为本”
黄书琪强调,教育与医疗是预算案中最明显的受惠领域。
她指出,政府新增1500个国立大学全额奖学金名额,让STPM学生能凭实力入学;同时调整教师与医护群体的薪资结构,改善公共服务质量。
“这些不是噱头,而是对教育公平与医疗保障的长期投资。”
三方共识:少糖果,多远见
三位嘉宾一致认为,这份预算案虽缺乏立即“有感”的福利措施,但方向明确、重视结构性改革。
“很多人可能觉得没惊喜,但国家财政不能靠短期派糖维持信任,”黄书琪指出。
孔令龙则提醒,虽然政府为中小企准备500亿令吉融资渠道,但偏远地区的小业者仍须主动申请与争取资源。
黄锦荣补充,出口激励与国际市场拓展仍是弱项,未来若能强化外贸政策,将更有助整体经济复苏。
总体而言,三人总结,2026年预算案展现了“稳健、延续、改革并重”的格局——少了甜头,却更能为国家的长期财政健康与经济升级铺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