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则关于BUDI95汽油补贴政策的帖文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争论。发帖者主张,所有在新加坡就业的马来西亚人,即使驾驶的是马来西亚注册车辆,也不应享有RON95的补贴资格,因为他们“赚新币、不缴税”,此言论迅速在网络上掀起舆论风暴。

这名网民在脸书上指出,在新加坡工作的马来西亚人以新币计薪,即便是普通上班族,折算后月入往往接近1万令吉,却未向马来西亚政府缴纳所得税。

Advertisement

“既然他们在国外赚取高薪,又没有缴交大马税收,为何国家还要补贴他们的油费?”

他建议政府应修订政策,仅限未在海外工作的大马公民享有补贴资格,其余人应依照市价购买汽油,如此既能“更公平”,也能“减少外籍车辆滥用RON95”的问题。他还声称,若能节省补贴开支,政府便可将资源重新投入公共建设,“让真正的纳税人受惠”。

“如果你真心爱这个国家,就会明白这样的建议其实对大家都好。”

然而,这番言论很快引发激烈反弹。许多网民批评此说法“狭隘又不公”,认为其忽视了大量在新加坡工作、却长期居住在柔佛及马来半岛的马来西亚人对国内经济的贡献。

不少人反驳指出,这群跨境工作者虽然在新加坡赚取收入,但日常消费、房贷、子女教育等支出都在马来西亚,事实上为本地经济注入大量现金流。

“我们每天往返新马两地,收入虽来自新加坡,但消费、纳税都在马来西亚。我们照样缴交门牌税、地税、消费税(SST),为何就不能享有补贴?”

也有人直言,该帖文带有情绪与偏见:

“你是不是新加坡人?这种发言根本是出于嫉妒。”

根据政府推行的BUDI95目标式汽油补贴计划,全国约有1600万名符合资格的马来西亚公民可享受RON95每公升1令吉99仙的补贴价(每人每月最多300公升),若未符合资格则按市价每公升2令吉60仙购买。

这场围绕“谁有资格享受国家补贴”的网络论战,反映出社会对于资源分配、公平原则与跨境劳工身份的复杂情绪与现实矛盾。

上一则新闻男子怀疑妻子出轨 杀害妻子后身亡
下一侧新闻酗酒失控挥刀砍死妈妈 儿子棺材前烧香哭求原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