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中国社交媒体平台掀起一波“新清洗”风暴,数位拥有百万、千万粉丝的知名网红——户晨风、张雪峰、蓝战非相继被封禁或限流,微博、抖音、B站、小红书、快手等平台均出现不同程度的账号限制,例如内容被清空、禁止新增关注、暂停直播等。尽管官方未明确说明封禁原因,但外界普遍认为,此次行动不仅针对政治言论,也开始整治“悲观”、“躺平”等消极情绪。
据《纽约时报》分析,中国当前的网络审查已不仅限于打击政治异见,而是进一步延伸至情绪管理,特别是对“失望”、“无力感”、“不奋斗”等负面氛围的全面压制。原因在于,当前中国面临经济不确定性、与美国的激烈竞争,以及年轻人普遍缺乏信心的问题,政府担忧这种情绪具有“传染力”。
被封网红概况:
- 户晨风
自称华语圈“社会观察者”,以对比中西购买力、社会阶层等议题走红,曾将中国民众分为“安卓人”(用国产手机、开国产车)与“苹果人”(用苹果手机、开特斯拉),象征底层与精英。他被认为是少数敢直言中国社会问题的网红之一。 - 蓝战非
从游戏主播转型为环球旅行博主,主张年轻人应追求自由、享受生活。他鼓励“不婚不育也是一种选择”,被认为是传递“躺平”与逃离内卷的价值观,遭封禁让许多粉丝不解。 - 张雪峰
中国知名考研辅导老师,以直白风格分析高校、专业与就业形势走红,曾直言“没资源别读金融”等现实建议,揭露教育不公。但他也曾因激进言论争议不断,如曾宣称愿捐巨款“武统台湾”,遭舆论两极评价。
舆论与监管持续升级
微博近期宣布,平台已关闭1200多个“传播经济、社会谣言”的账号。地方如河南郑州、陕西西安的监管部门也对部分社媒用户展开调查和处罚。
与此同时,多个提倡“极简”、“躺平”生活的网红账号,也在上月底被禁止关注,进一步显示出当局对负面情绪的整治力度持续加码。官方认为,这种悲观氛围不仅会让年轻人失去对社会的贡献动力,更可能逐步转化为对中共执政的质疑与批评。
中国传媒研究计划主任班志远(David Bandurski)指出,这一波封禁的根源,是中国普通民众对经济与社会前景的焦虑加剧,这是任何国家在困境下都会出现的自然反应,但中国政府试图通过网络管理控制这种“群体情绪感染力”。
中国网管部门要求各平台清理“借社会事件表达对整体制度不满”的内容,例如学校食品安全丑闻、平民被袭击事件、甚至艺人于朦胧去世后引发的各种猜测。官方认为,这些帖子制造对社会的绝望与怀疑,是“为流量而散播负能量”的行为。
央视也警告网络情绪操控的风险,点名批评那些利用“子女不孝”、“渣男出轨”、“物质女”等话题吸引眼球的内容创作者,认为这是一种刻意制造情绪对立的操作。
德国墨卡托中国研究中心学者卡佳·德林豪森(Katja Drinhausen)指出,官方宣扬的正能量,与现实经济环境之间的巨大反差,使得政府越来越难以彻底压制网络上的负面声音。
中国目前正经历一场对网络“情绪表达”的集中整治,监管范围已超越传统政治红线,延伸至青年情绪、社会焦虑与价值观表达。这场“言论清洗”不再只是审查“说了什么”,而是连“怎么想”、“怎么感受”都可能被管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