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世界都变成中国人的假期!”在中国“十一”与“中秋”双节长假期间,中国游客出境热潮席卷全球。欧洲、澳洲、非洲……各大热门景点几乎被“包场”;中餐馆爆满,用中文问路不再引人注目。连偏远冷门的北极小岛、东非草原、瑞士雪山,也出现长龙车队;帕劳等太平洋岛国游客如“下饺子”,悉尼观鲸船上除船长外几乎全是中国面孔。
中国游客海外现象前所未有
- 有网友调侃:“全世界都在说中文,连海底都是。”
- 另有网友称,今年国庆节已成为全球旅游的“黄金周”。
三线及以下城市居民出境更活跃
国际旅游媒体《旅行与旅游世界》指出,这次出境游客不仅限于一、二线城市。携程、去哪儿等线上平台数据显示,三线及以下城市的出境游人次较去年同期增长超过50%。
例如,广东游客韩先生前往挪威罗弗敦群岛旅游,却惊讶地发现这个常住人口仅两万多人的小岛几乎被中国人“占领”——5日他旅行时仅见两名外国游客,其余几乎都讲中文,中餐馆爆满、排队严重。
“与鱼共游”变“游客大聚会”
潜水胜地帕劳以海底生态闻名,多位抖音博主视频显示,该地国庆期间水下潜水点人满为患,潜水者密度远超往年。一位中国女游客表示:“换了几个潜点都是人,虽然体验下降,但能看到同胞有种安心感。”
网友戏称:“鱼都比人少!”、“在海里像下饺子一样。”
观鲸船“全中文”成现实
在澳洲悉尼,一名游客原担心观鲸船上语言不通,没想到除船长外满船中国游客,交流全程无障碍。她称:“感觉悉尼被中国人‘攻占’了。”
在瑞士采尔马特、俄罗斯红场,整条街、广场几乎都听得到普通话。不少在当地生活的华人亦感惊讶:平日以老年游客为主,这次却是年轻面孔更多。
“超长假期 + 免签福利”催生出境潮
这波出境潮背后,有多重因素推动:
- 假期延长
今年“十一”叠加中秋节,加假后最长可休至12天。部分游客还通过“前后拼假”延伸假期。 - 免签/落地签目的地增多
多国扩大中国游客免签或落地签政策,一些中亚、巴尔干国家突然成为“黑马”目的地。 - 经济复苏与财富效应
中国A股近期强势上涨,对居民消费信心有正向拉动。有分析指出,A股市值若每增加1万亿人民币,社会零售额可能上升约0.5%。
多家旅游平台数据也显示,今年十一出境游预定量同比上涨近130%。 - “去中心化”旅游趋势显现
虽然日本、泰国等仍是热门,但埃及、乌兹别克等新兴目的地增速更快。体育、休闲旅游学者认为,这将倒逼业界更多开发冷门线路,以满足更加多元的出行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