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大马一名男子在社交媒体上公开发文“向大众讨钱还卡债”,引起网民热议与挞伐。
这名男子在脸书贴文中直言自己债台高筑,请求大众“每人捐1令吉帮帮忙”,并附上信用卡账单截图,显示欠款总额为4707令吉94仙。
他写道:“我真的走投无路了,有谁能帮我还一点?每人1令吉就好,感激不尽。”
然而,这番“公开求助”非但没获得同情,反而引爆舆论反感。许多网民批评他“摆烂”、“逃避责任”,直指这种行为根本是披着‘求助’外衣的网络乞讨。
其中,一名网民Sya在Threads平台转发了该帖,并讽刺写道:“这社会真的病了。自己乱刷卡、欠债成堆,最后上网要别人帮还?太方便了吧?那我是不是也能这样?”
她痛批这类人毫无责任感,只想轻松推卸问题:“我每天打五六份工,只为了养活自己。负责任是基本常识,不努力还理直气壮地要别人帮,真是离谱。”
Sya也反驳部分网友“人生考验不同”的同情论调,直言这种说法只是在纵容懒惰与依赖。“别再说什么‘每个人的考验不同’了,拜托,努力一点好吗?”
她所发布的贴文随即在社交媒体上引发广泛关注,评论区几乎一面倒表达不满。多数网友认为,近年来社交平台上“公开讨钱”的风气越来越严重,不少人似乎已失去对责任与尊严的基本认知。
有网友直言:“自己刷爆卡还要别人买单?真是开倒车。”、“花钱时没喊穷,还债时就喊救命,这逻辑太奇怪。”、“再困难,也该靠自己的劳力去赚,不是伸手求施舍。”
事件持续发酵,也引发更多人反思:在“网络求助”与“公然乞讨”之间,社会的界线究竟该划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