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演员于朦胧坠楼身亡的消息震惊演艺圈,在哀悼与惋惜之外,更多的舆论焦点迅速聚集于其死因的诸多疑点。一份疑似“司法鉴定报告”的截图近日在网络上广泛流传,再次引爆公众对事件真相与司法鉴定流程透明度的质疑。
网传文件显示,本案由“北京市朝阳区将台派出所”委托,“北京盛唐司法鉴定所尸检一厅”执行死因鉴定。报告中载明,受检者为于朦胧,男性,终年37岁,尸检受理时间为2025年9月13日,鉴定于次日进行。
据这份未经证实的尸检报告描述,死者身高181公分,身体发育正常。尸表检验中列出多项严重伤痕,包括鼻骨骨折、耳道出血、右下唇及体表多处裂伤,最引发争议的是“全牙缺失”与“下体撕裂”状况。
死因诊断部分列出多种重创:
- 胸部严重外伤
- 双侧血胸
- 多发性骨折
- 心包积液
- 肝脏挫裂伤
- 疑似性器官受损
- 呼吸心跳骤停
报告细节令网友震惊,不少人指出,这些伤势组合更像是遭受“多重暴力”后坠落,而非单纯的高处坠落所致。
法医与法律界质疑:伤势或非坠楼单一原因所致
一些拥有法医学背景的专业人士在网络留言指出:
- 全口牙脱落与唇部撕裂,更接近遭重击或钝器暴力。
- 下体撕裂及内脏伤害,若属实,可能暗示受害者在生前遭遇外力侵害。
- 若尸体存在不同时期的出血反应,亦可能显示死者在不同时间段受创。
这些分析进一步引发公众关注:这起事件,是否已超出“坠楼意外”的范畴?
网民质疑司法鉴定程序:透明度、独立性成焦点
在中国,涉及非自然死亡的案件,其尸检通常由具备司法认证资质的第三方机构完成。然而,有法律界人士指出:
- 一般民众难以查核鉴定机构的过往记录、鉴定人员名单及样本管理机制。
- 程序缺乏公开透明,容易被质疑“黑箱操作”。
- 一旦报告结果受到操控或干预,将严重损害司法公信力。
网传报告中提到的性侵线索与生前暴力迹象更进一步刺激舆论。虽然目前没有正式DNA报告佐证相关推断,但一旦属实,整起案件性质将被重新定义。
官方至今未回应,舆论期待真相水落石出
截至目前,官方尚未对这份网传尸检报告的真实性作出回应,也未回应网络上传言中的性侵线索。
但可以确定的是,公众的关注已不再局限于“于朦胧是否跳楼”,而是指向一个更深层次的问题——中国现行司法鉴定制度是否足够独立与透明?
如果死因报告存有疑点、鉴定流程缺乏公开、或受外界干扰,那这起悲剧可能不仅是一位演员的陨落,更是中国司法系统信任危机的缩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