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多地近日出现大批被称为“飞行的硫酸”的隐翅虫,不少民众因此中招。南阳一名4岁女童因脖子沾到隐翅虫毒液,皮肤严重红肿溃烂,至今已25天仍未完全康复,伤口留下明显疤痕。

据《极目新闻》报道,南阳市民王女士表示,9月10日早晨,女儿喊着脖子疼,她查看后发现孩子颈部一圈泛红,便带到诊所就医。医生开了药膏,但几天后症状不但未好转,反而起了水泡并开始溃烂。9月12日,她转往市医院,医生确诊是隐翅虫毒液造成的皮炎。王女士坦言,此前从未听过这种虫子,“没想到小小一只虫子,毒性竟然这么大。”

Advertisement

医生指出,隐翅虫分泌的毒液属强酸性,一旦接触皮肤,极易引发灼伤般的皮炎。女童的伤口目前已结痂,但仍未完全痊愈。

自9月以来,河南多地陆续传出隐翅虫侵扰事件。洛阳市民在家中发现隐翅虫踪影,当地医院近期接诊多起隐翅虫皮炎病例。由于虫体毒液腐蚀性极强,被形象地称为“飞行的硫酸”。

驻马店市中心医院皮肤科主治医师张艺杰透露,近来门诊中隐翅虫皮炎患者暴增,每天平均6至7人,严重时一天多达15例。不少患者都是因徒手拍打虫体,导致毒液直接溅到皮肤上,引发红肿、水泡、破溃等症状,“很多人直到皮肤溃烂了才来就医。”

公开资料显示,隐翅虫属于鞘翅目隐翅虫科,是全球种类最多的昆虫之一,已知约有6.6万种。中国境内常见的主要是梭毒隐翅虫,除西藏外几乎各地皆有分布,尤其在高温潮湿的季节数量激增。

隐翅虫体内含有一种强酸性接触性毒素——“毒隐翅虫素”,接触后会引起皮肤刺痛、灼烧、红斑或脓包,愈合后常留疤。过敏体质者甚至可能出现更严重的反应。

专家提醒,当隐翅虫落在皮肤上时,千万不要拍打或捏死,应轻轻吹走或用纸巾拨开,以免毒液释放。若不慎接触,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尽快就医,以防感染恶化。

上一则新闻判特朗普败诉后住家起火 法官一家三口受伤送医
下一侧新闻雪隆地区72所学校 将进行2天居家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