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9月13日,英国伦敦爆发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右翼示威。警方估计,约11万至15万人齐聚市中心,从空拍图望去,人潮密密麻麻挤满整座大桥,声势惊人。

这场行动由著名反移民人士汤米·罗宾逊发起,诉求非常直接:抗议不断涌入的移民与难民,认为他们冲击了英国的治安、住房、教育与医疗体系。

Advertisement

几乎在同一时期,荷兰、澳洲、加拿大、西班牙、波兰等国也出现类似的示威,规模从数百人到数千人不等,形成一股跨国的排外浪潮。观察现场人群,不难发现几乎清一色是白人。如果说这是一种白人至上主义的回潮,也毫不为过。

最讽刺的是,在移民社会的澳洲,还没见到原住民大规模抗议,白人却率先走上墨尔本街头,指责外来者推高房价物价。甚至有人公然打着新纳粹旗号在州议会前演讲,昭示极端主义已经不再遮掩。与此同时,澳洲近期也接连爆出华裔遭白人少年围殴的事件,引发国际关注。许多定居多年的亚裔表示,语言歧视与暴力霸凌早已是集体经验。

曾几何时,西方象征着东方人心中的“理想国”:自由民主的政治制度、富裕的现代生活、悠久的人文传统,吸引一代又一代移民趋之若鹜。不论是中国的贫苦家庭,还是新马的华人青年,都想尽办法登陆欧美澳洲,拿下一张永久居留权就等于赢得人生。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西方的光环逐渐黯淡。政治领袖水平下滑,欧洲被美国拖入无休止的战争,经济衰退不止,难民潮汹涌而至。许多来自中东和北非的难民,原本就是因西方战争而流离失所,欧洲因“历史原罪”与廉价劳力需求而收留他们。但与循规蹈矩、积极融入的华裔不同,这些群体常常自成一格,不愿入乡随俗,甚至要求政府为其生活习俗让步,建立伊斯兰化社区。数十年累积下来的文化隔阂与治安问题,终于演变为严重社会矛盾。

类似的状况也出现在加拿大。大量印度移民被引入,不仅生活习惯与当地格格不入,还把一些不文明行为带进公共空间,引发广泛反感。

与此同时,西方老牌强国过去依赖的殖民财富早已消耗殆尽。长期去工业化,靠金融和科技垄断“薅羊毛”的模式逐渐失效,就像败光祖产的纨绔子弟,陷入困境。

如今,随着特朗普推行孤立主义,全球政坛纷纷右转,民粹与排外情绪高涨。从美国到欧洲,再到阿根廷和澳洲,随处可见挥舞民族主义旗帜的“大小特朗普”。传统政党节节败退,右翼势力迅速崛起。

西方对难民的态度,也从昔日的“道义拥抱”转为现实中的“全面排斥”。一方面是经济吃紧,另一方面则是虚伪的“自由人权”被特朗普揭穿后,社会索性撕掉伪装,赤裸裸展现出白人至上的本色。换句话说,温文尔雅的表象下,最原始的安格鲁撒克逊民族主义正在卷土重来。

上一则新闻大马宗教课题越吵越乱 砂拉越却能“零冲突”
下一侧新闻睡梦中遭老婆刺死 健美冠军倒卧血泊中身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