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国家与健康研究所进行的一项 长达5年的追踪研究 指出,走路的速度不只是生活习惯,更像一面“健康镜子”,能直接反映身体状况,甚至成为衡量寿命的潜在指标。

为什么走路慢,可能预示早逝?

台安医院心脏科暨心导管室主任林谓文医生解释,走得慢本身不是原因,而是身体隐疾的结果。一个简单的走路动作,背后需要下肢肌肉、关节稳定、心肺功能及身体协调的配合。
如果走不快,往往代表身体某些系统出了问题——可能是心血管疾病、肌少症、营养不良、关节退化,甚至中风等脑血管疾病。这些疾病正是影响寿命的重要因素。

Advertisement

走快一点,就是健康的转机

最新发表于《Heart》的研究,涵盖超过 42万人,证实不论是客观速度还是自我感觉“走得快”,都能让心律不整风险显著下降,最高可降低 40%以上
快走带来的好处包括:

  • 改善 BMI(身体质量指数)
  • 降低 胆固醇与血压
  • 减少 C反应蛋白(CRP,发炎指数)

慢性发炎是现代人健康的无声杀手,来自于熬夜、压力、空气污染与不良饮食。快走等有氧运动,正是抑制慢性发炎、强化心血管的最简单方式之一。

腿是“人体第二个心脏”

快走能增强下肢肌肉,促进血液循环,帮助血液回流心脏,减轻心脏负担。强健的循环系统,正是延年益寿的根基。

每天10分钟,把寿命“走回来”

走得快,不必依赖大段运动时间,只需改变生活习惯:

  1. 通勤提早一站下车:利用多出来的10分钟加快步伐。
  2. 饭后散步:避免久坐,走到微喘、微汗最佳。
  3. 午休快走:别滑手机,绕公司附近走几圈。
  4. 短冲刺:追巴士、爬楼梯,这些短暂高强度动作能有效训练心肺。

林谓文建议,每周至少5次,每次30分钟快走。若没时间,可利用零碎片段加速走路或爬楼梯。《自然医学》研究也指出,即便是 1-2分钟的高强度短冲刺,每天重复数次,也能明显降低心脏病与癌症死亡风险。

若赶不上巴士,就在家里 原地快跑或开合跳1分钟,每天做3至4次,同样能收获健康成效。

👉 一步快走,可能就是一场“长寿革命”。

上一则新闻在浴室充电手机 女子泡澡触电亡
下一侧新闻炼油厂发生大爆炸 夜空惊现巨大火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