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的燃油价格在全球属于低水平。以RON95每公升2.05令吉来看,我们排在世界第十便宜;即便以未补贴价2.60令吉计算,依然比沙地阿拉伯、阿曼和阿联酋等石油大国更便宜。

然而,这并非因资源丰富,而是长期依赖政府巨额补贴。财政部数据显示,RON95补贴从2019年的29亿令吉,飙升至2023年的198亿令吉,2024年也依然高达184亿令吉。对比来看,2025年高教部全年预算仅180亿令吉,意味着燃油补贴甚至超过了大学教育与科研经费。

Advertisement

在马来西亚,补贴不只是经济课题,更是政治难题。油价被视为“民生温度计”,历届政府为了稳住民意与选票,宁可透支财政,也不愿冒险调整。相比之下,印尼早在2014年便削减燃油补贴,把资源转向基建和教育;中东产油国如沙地与阿联酋,也逐步推行市场化,唯独马来西亚仍维持“低油价幻象”。

结果就是,我们出现了全球少见的现象:燃油补贴规模竟然大于高教拨款。

补贴本无错,错在过度
补贴在许多国家都存在,目的在于帮助弱势群体、稳定生活。但马来西亚的问题在于长期缺乏针对性,资源被滥用。看似全民受惠,实际上富人、外国人、走私集团甚至大型企业,同样分享了本应属于低收入群体的福利。财政因此被掏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反而得不到足够支持。

如今政府推行 BUDI95 针对性补贴,正是为了遏止浪费,把有限资金引向真正需要的人群,并逐步恢复财政的可持续性。有人担心改革会加重B40负担,但事实恰好相反:精准补贴不是削减福利,而是确保每一块钱花在刀口上。今天省下的资源,未来才能更多投放在教育、医疗和基建。

廉价汽油带来的是眼前的舒适,却换来长远的隐忧。今天享受的低油价,可能让下一代为教育和医疗不足买单。如果不及早改革,将来国家连基本公共开支都可能要靠债务撑起。

所以,补贴改革不是选项,而是必答题。

我们不能等到下一代回头追问:为什么你们为了当下便宜的油,把未来的希望都烧光了?

当我们骄傲于拥有全球最低油价时,或许也正承受着最昂贵的代价。因为当教育经费被补贴蚕食,真正被透支的,是国家的竞争力。今天的油箱被加满,明天的大学、医院与基建却可能空空如也。

这个现实,我们敢不敢直视?

上一则新闻婴儿时被拐,长大成富商 男子寻亲成功送妈妈豪宅
下一侧新闻执政者若不思考全民公正 安华:就不配当首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