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多月前,中国25岁的陈女士发现6个月大的宝宝突然出现胃口不佳、难以下咽奶水,并伴随反复恶心和呕吐。辗转就医两周后,母子俩最终确诊为严重铅中毒。
铅中毒源头揭开
据《潮新闻》报道,陈女士与孩子被送往浙江某医院接受驱铅治疗,追查原因竟与她自创的“护肤法”有关。
陈女士长期受汗疱疹困扰,夏季手掌经常冒小水疱。她在网上看到所谓偏方——“醋酸铅湿敷法”能改善病症,便自行网购醋酸铅溶液,未作稀释,每天多次用来湿敷和洗手,持续近一个月。
作为新手妈妈,她又格外注重清洁,经常用该溶液洗手,随后接触奶瓶、冲泡牛奶、喂食孩子。结果,手部残留的醋酸铅悄然进入自己体内,并通过日常接触间接危害了宝宝。
骇人血铅指标
检查显示,宝宝血铅浓度高达 700μg/L(正常值应低于100μg/L),陈女士本人也超过 600μg/L,远远超出安全范围。陈女士深感后悔,没想到看似讲究“卫生”的做法,反而酿成母子双双中毒。
专家警告
事实上,醋酸铅湿敷在正规医疗中早已鲜少使用。过去它曾用于治疗急性渗出性皮肤病,但浓度极低,如今已被更安全的方法取代。
浙江医师李国辉解释,醋酸铅属于水溶性铅盐,可直接透过皮肤吸收,尤其当皮肤存在伤口、湿疹或汗疱疹时,吸收速度会大幅增加。一旦进入血液,铅离子(Pb²⁺)便会随血液循环扩散全身,对多个器官造成破坏。
这起案例再次提醒大众:民间偏方不可轻信,含铅制品更不宜接触或使用在身体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