雇员公积金局(EPF)最新数据显示,随着国人寿命延长及退休保障意识提升,会员的储蓄与退休准备逐步改善,自愿性缴纳及超额缴纳趋势更是持续上升。
储蓄水平显著提升
EPF向《马来邮报》透露,51至55岁会员中,目前已有42%达到“基本储蓄额”门槛,高于两年前的36%。所谓“基本储蓄额”是指会员在55岁时应至少累积24万令吉,以便退休后能在20年内,每月提取1000令吉。
基本储蓄额分阶段上调
根据最新的“三层退休收入充足框架”,基本储蓄额将在未来几年逐步调升:
- 2026年:29万令吉
- 2027年:34万令吉
- 2028年:39万令吉
以39万令吉为例,退休首年可支撑每月1625令吉支出,至第20年时则升至4434令吉。然而,这仍低于单身长者每月2690令吉的“体面生活”标准。
平均储蓄超过门槛
尽管如此,整体趋势向好。50至54岁会员的平均储蓄,已从2022年的26万5788令吉上升至2024年的30万8644令吉,高于2026年设定的基本门槛。这得益于政策调整,如2024年5月实施的存款户头重组,将退休户头的缴纳比例从70%提高到75%,进一步强化长期储蓄。
自雇群体积极参与
自愿性缴纳计划如 i-Saraan 与 i-Suri 在自雇人士间越来越受欢迎,推动自愿性缴纳额在2024年飙升62%。与此同时,超额缴纳(Voluntary Excess)也显著增加,2025年上半年已有3万4442名会员选择此途径,几乎是去年同期的两倍。
推动“每月支付”模式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首相安华建议在第13大马计划下,为新会员引入类似退休金的“每月支付”制度。财政部副部长林慧英补充说明,未来缴纳额将被划分为:
- 灵活储蓄户头:可随时提取
- 收入储蓄户头:按月支付,直至用尽
不过,EPF强调,任何制度改革仍需经过深入研究与广泛协商,确保既能满足会员需求,又能维持制度的可持续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