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医疗与保险费用持续走高,带动保险与金融服务通胀在7月与8月快速攀升,经济学家预料短期内难以缓解这一趋势。
数据显示,我国医疗通胀率去年已飙升至15%,远高于亚太区平均的10%,也高于2023年的12.6%与2022年的10%。随着医疗保险与汽车保险保费不断上调,市场普遍担心未来压力将进一步加重。
根据统计局昨日发布的数据,保险与金融服务通胀率从2月至6月维持在1.5%,今年1月更仅为0.6%,但在7月突然升至5.5%,8月再上扬至5.6%。其中,占整体消费价格指数(CPI)权重1.3%的医疗保险分指数,已连续两个月同比飙涨14.7%。
大华银行大马高级经济学家吴美玲与达证券经济学家法立布哈努丁一致认为,医疗与汽车保险保费短期内不会下降。
不过,吴美玲指出,政府计划推行的基础医疗与健康保险/伊斯兰保险(MHIT)产品,以及原订2026年落实、后延至2027年的“诊断相关分组”(DRG)支付模式,有望在未来逐步放缓涨势,此外2026财政预算案也值得关注。
政府“重置策略”五大方向
为控制医疗成本,政府正在推进“重置策略”(Reset strategy),涵盖五个方面:
- 推出基础保险产品
- 强制价格透明
- 加强电子病历互通
- 在公立医院设立“Rakan KKM”私人病房
- 落实DRG支付模式
据国行与卫生部在8月的媒体工作坊披露,基础医疗与健康保险预计在2026年第二季推出,DRG则延后至2027年实施。
DRG实施再度推迟
原定于今年中旬启用的DRG因系统建设、成本模型设计、数据整合及试点测试尚需时间,最终被迫延后。
另外,国行在去年底已宣布一系列过渡措施,包括将保费调涨分阶段执行、为期至少三年;暂缓调整60岁及以上投保人的保费;以及允许过期保单在无需额外核保的情况下恢复生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