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肾脏科医师洪永祥近日在脸书分享“台湾人常吃的10种超加工食品,超级伤肾”,并提出六大护肾解方。他引用最新学术研究指出,超加工食品(Ultra-Processed Foods)是慢性肾脏病的“隐形杀手”。这类食品经过高度工业化处理,充斥人工添加物,虽然方便又美味,却给肾脏带来沉重负担。
根据《Frontiers in Nutrition》2024年的系统性回顾,分析超过50万人数据后发现,摄取超加工食品最多的人,罹患慢性肾病的风险比最低者高出18%;每增加10%的摄取量,风险再升高7%。《Nutrients》2025年的研究也显示,高度摄取超加工食品会显著加速肾功能衰退。
超加工食品为何伤肾?
洪永祥解释,问题在于高盐、高磷、低营养与大量人工添加剂:
- 高盐 → 导致高血压,而高血压正是肾病的主因之一。
- 无机磷 → 加工食品常含磷酸盐,吸收率高,容易破坏钙磷平衡,加重肾脏负担。
- 高糖高脂 → 助长肥胖、糖尿病与代谢症候群,进一步侵蚀肾功能。
在台湾,这样的饮食问题尤其严重,原因包括便利商店密度全球第一、生活节奏快,以及重口味饮食文化。
十大“伤肾食物”榜单
- 泡面:钠含量极高,调味包常含磷。
- 加工肉类:香肠、火腿、午餐肉,富含钠和防腐剂。
- 手摇饮/含糖饮料:高糖摄取与肾病息息相关。
- 洋芋片、饼干:高盐高热量,几乎无营养。
- 罐头食品:常见磷添加物与高钠。
- 速食炸物:高油高盐,增加肾病风险。
- 奶精饮品:三合一咖啡、奶茶等,糖分与磷含量惊人。
- 调味粉/汤包:隐藏大量钠与人工添加剂。
- 工厂制蛋糕甜点:高糖高脂,诱发代谢疾病。
- 人工甜味饮料:如无糖可乐,虽无糖但仍属超加工食品,对肾不利。
洪永祥感叹:“从泡面到奶茶,从洋芋片到蛋糕,这些食品几乎天天出现在台湾人的生活中,难怪肾脏病会成为台湾最普遍的慢性病。”
六大护肾建议
- 减少超加工食品,尽量选择天然原型食物。
- 阅读成分标示,避免磷酸盐与人工添加物。
- 控制钠摄取,外食选低盐,烹饪多用天然香料。
- 戒掉含糖饮料,以白开水取代。
- 多吃蔬果、全谷类与豆类。
- 高风险族群定期监测肾功能。
洪永祥强调,慢性肾病已是台湾的重大公共卫生议题,而饮食是关键因子。“肾脏老化和你每天吃进去的食物息息相关。看似普通的一杯奶茶、一包洋芋片,其实都可能在悄悄加速肾脏衰退。”
他呼吁大众,从减少超加工食品开始,才能真正保护肾脏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