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尼的泥炭地正处在开发与林火双重夹击下,消失速度不断加快。南苏门答腊省的村民正在奋力抵御,以守护这片与全球气候安全息息相关的最后防线。
全球重要的“碳库”
泥炭地是一种介于水域与陆地之间的特殊湿地,由大量未分解的植物残体堆积而成,富含有机质,是地球上极为重要的碳储存系统。虽然仅占全球土地面积约3%,却储存了全球44%的土壤碳,被誉为“地球之肺”。它在减缓全球暖化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印尼拥有全球面积最大的热带泥炭地,但长期以来,这一生态系统频频遭到人为破坏。泥炭地常被人为排水以发展农业,湿地天然蓄水能力因此削弱,使生态逐渐失衡。干燥的泥炭极易燃烧,火势不仅迅猛,还会反复复燃,令林火风险骤增。
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泥炭地曾是2015年印尼林火灾难的核心原因。当年烧毁的面积相当于4.5个峇厘岛,造成约161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占印尼当年GDP的约2%。
开发不断,泥炭地濒危
即便代价惨痛,开发仍在继续。2023年一项研究显示,印尼仅剩18.4%的泥炭地仍保持原始状态,其余大部分已被改造成棕榈油或木材种植园。
在南苏门答腊省Lebung Itam村,当地环保人士普拉伦萨忧心忡忡。一家公司声称已取得土地使用权,正在村子周边开挖沟渠,准备排水种植棕榈树。普拉伦萨说:“我们提出抗议,这里是社区管理的区域,但他们坚持说拥有土地权利。”
在附近的Bangsal村,大片泥炭地已被种植园包围,几乎每年都会发生林火。村民传统上依赖在湿地放养水牛和捕捞鱼类维生,如今因隔水墙阻隔,加上化肥和除草剂污染,水牛活动空间锐减,鱼类资源日益枯竭,生计陷入困境。
村民奋起守护家园
根据泥炭地保护组织“Pantau Gambut”的说法,印尼泥炭地监管薄弱,执法乏力,导致非法或违规开发屡禁不绝。
为捍卫生计,两村居民曾联合起诉三家经营木材种植园的企业,要求其对林火带来的健康、经济和社会损害负责。但当地法院以“无起诉资格”为由驳回案件。
尽管诉讼受挫,居民并未放弃,已表态将提起上诉,并继续向地方政府争取,把剩余泥炭地划为保护区,守护这片世代相依的土地与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