槟城中央医院儿童血液肿瘤科专科医生洪铭嫔提醒,儿童癌症其实并不罕见,常见病例包括白血病、脑癌、淋巴癌以及其他实体癌。

她呼吁家长们特别留意九大警讯:发烧久不退、无故出血、身体异常肿大、持续头痛或关节痛、脸色异常苍白、体重骤减、视力异常、癫痫或嗜睡,以及身体局部出现肿块。一旦发现孩子生病超过五天仍未康复,应立即带孩子就医,并进行血液检查。

Advertisement

洪铭嫔指出,高收入国家儿童癌症的治愈率可达80%,但在低收入国家,由于医疗资源有限与大众认知不足,治愈率不足30%。

她是在《天涯癌角,我们童行》讲座会上分享上述讯息。该讲座由非营利组织 CRISO 与峇央峇鲁狮子会联合举办,旨在呼吁社会关注癌症儿童与其家庭,同时传递希望与勇气。活动现场也义卖《那些癌症教会我的事》一书,所有收益全数捐予 CRISO。

CRISO 创办人黄雁丽分享了自身经历。她曾因接连失去孩子陷入绝望,后来小女儿杨佳睿三岁时确诊血癌,再次将她推入痛苦深渊。在陪伴孩子化疗的过程中,她目睹孩子呕吐、掉发,甚至看到同病房的孩子离世,但仍选择坚持希望。她坚信生命虽会结束,但母子之情不会消失,也正因如此,她创立 CRISO,为癌童家庭提供精神与实际支持。

CRISO 的服务包括依家庭需求“量身定制”的关怀,如送礼物、经验分享,甚至为临终癌童拍摄全家福,留下珍贵回忆。黄雁丽坦言,有孩子在拍照两周后离世,但这些照片成为家属渡过伤痛的重要寄托。

她也指出,北马区专门治疗儿童癌症的资源有限,目前只有槟城中央医院能提供有效治疗,吉打与玻璃市等地的父母因此必须舟车劳顿,面对巨大经济与心理压力。CRISO 的意义,就是让这些家庭明白他们并不孤单。

会上,其他癌童家长与康复者也分享了抗癌经历,展现“向阳而生”的力量。如今已康复的杨佳睿(10岁)也与母亲同台,她目前就读小学,已战胜病魔,但对幼年时的治疗过程几乎没有印象。

癌童家长蔡诗珊忆述,她的女儿在五岁时因白血病去世,当时对癌症毫无概念,幸好有亲友的支持才渡过难关。黄嘉润则分享,自己在16岁确诊恶性肿瘤,接受4次化疗和12次放疗后成功痊愈,如今成为一名补习老师。20岁的黄嘉欣则是在中学时因走路不稳就医,确诊为良性骨癌,经治疗后已恢复良好状态。

这场讲座通过真实故事与专业分享,不仅提升了社会对儿童癌症的关注,也为癌童家庭点燃希望之光。

上一则新闻若SARA援助金被盗 林慧英:不要紧张,要先报警
下一侧新闻杨巧双:残奥会同意谢儮好不禁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