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鱼健康”是不少人的观念,但医生提醒,若长期、大量只吃同一种深海鱼,恐怕会让身体亮红灯。
肾脏科医师分享案例:一名爱钓鱼的男子,不抽烟、不喝酒,生活作息也十分规律,但健康检查竟发现肾功能指数下降。深入检查后发现,他尿液中的砷含量超标近6倍,竟是每天吃深海鱼惹的祸。
Advertisement
深海鱼是“砷”高风险来源
砷又称“砒霜”,可经由受污染的地下水、农作物、来源不明的保健品或工业暴露进入人体。由于砷会在食物链中逐层累积,深海鱼、贝类和甲壳类往往含量较高。该男子因天天吃深海鱼,最终导致慢性砷中毒。
幸好,在停止大量食用深海鱼并接受治疗后,他的肾功能“奇迹般恢复”,显示饮食调整是关键。
慢性砷中毒 无声却致命
医生指出,急性砷中毒症状明显,如腹泻、血便、心律不整甚至昏迷;但慢性砷中毒往往没有初期症状,却会在体内长期累积,带来严重危害:
- 肾肝损伤:不明原因的肾功能下降、肝发炎
- 神经皮肤异常:手脚麻木、无力,指甲出现白线
- 癌症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将砷列为一级致癌物,长期暴露会增加肝癌、肺癌、膀胱癌和皮肤癌风险
医师提醒
避免砷中毒最简单的方法就是——不要长期只吃同一种食物。饮食应均衡多样,搭配富含维生素 A、C、E 的蔬果,有助身体排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