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政府计划将手机预付卡(SIM卡)注册与国家数字身份(MyDigital ID)绑定,视为打击电信诈骗的重要一步,但这一措施同时也引发部分专家对 隐私泄露与数据滥用 的担忧。

政府与业界的立场

大马网络消费者协会(MCCA)主席西拉加里尔表示,该会自今年1月起便支持政府推动SIM卡实名与MyDigital ID挂钩的政策,并呼吁政府同步打击非法注册SIM卡的黑市供应链。
他透露,目前在电商平台上,不法代理与经销商大批量兜售SIM卡,价格低至 2令吉50仙,诈骗集团只需充值即可使用,甚至转售给外国人,令执法当局难以追踪实际使用者。
“若能引入MyDigital ID验证机制,只有完成认证的SIM卡才能启用,将有助于堵住漏洞。”他并建议对外国人电信注册实行更严格的监管,并考虑引入指纹等生物识别。

Advertisement

通讯部长拿督法米已宣布,从今年底起,所有预付卡注册都必须强制绑定MyDigital ID,以弥补现行制度的缺陷。

网络安全视角

网络安全专家冯宗福赞同此举,认为SIM卡实名制是落实用户责任的重要一步。
不过,他也提醒,政府必须 确保MyDigital ID系统绝对安全,避免数据外泄,同时在灵活性与安全性之间取得平衡,以提升用户体验并争取公众支持。

隐私与“范围蔓延”疑虑

大马消费人协会联合会(FOMCA)首席执行员沙拉瓦南则提出警告,系统存在被滥用的潜在风险,尤其可能被用于政治或社会监控。他特别点出“范围蔓延(scope creep)”的隐患,即制度原本的防诈功能,最终可能被扩展至超出初衷的用途。
此外,他担心技术门槛将让部分群体被排除,例如年长者、乡区居民或证件过期人士,可能因无法顺利注册而失去电信服务,加剧数字鸿沟。

双刃剑效应

尽管存在争议,专家们普遍承认,绑定措施确实能让诈骗分子更难以匿名操作,事发后追踪与起诉也更有依据。但他们也提醒,诈骗集团的手法变化极快,即便SIM卡漏洞被堵上,他们仍可能转向社交应用、网络钓鱼等新手段。

这场围绕MyDigital ID绑定SIM卡的讨论,正凸显政府在 保障安全与维护隐私 之间必须找到新的平衡点。

上一则新闻移民官夫妇收贿90万 开金店遭查获140万金饰
下一侧新闻乌克兰战机导弹掉出来 击中警官高层老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