鹅唛路光前村近日传出拆迁风波,村民在收到新地主来信后,才惊觉土地已易手并计划发展,新地主要求居民与商户限时清空,让这个拥有数十年历史的传统村落面临重大考验。
店铺率先接获律师信
光前村村民协会透露,今年4月初,新地主来函通知村民,地段将作发展用途,居民必须搬迁。7月31日,位于村口的60间店铺业主更收到律师信,限期在明年2月28日前腾空归还房产空置使用权。
受影响的店铺多为摩托修理行、饮食档、裁缝店与杂货店,关系到许多家庭生计。村内目前约有300户住家,虽尚未接到明确清空通知,但普遍担忧店铺拆除后,下一波将轮到住宅。

村民吁地主体恤B40群体
村民协会代表强调,当地不少住户属于B40低收入群体,一旦强制搬迁,他们根本无力承担安置费用。村民希望地主在收回土地前,能先为这批弱势群体物色落脚之处,给予过渡援助。
睦邻计划秘书长颜立鸿解释,光前村原为南益树胶厂员工宿舍,当年经地主允许才逐渐落地生根,因此村民并非“非法霸占者”。他指出,初步估计至少有30户孤老、单亲妈妈与贫困家庭亟需协助,呼吁地主从社会责任出发,展现人情味。
政治人物介入斡旋

公正党旺沙马朱区部主席黎正兴披露,自己已受发展商委托担任沟通桥梁。今年4月,他首次与地主代表会面,目前双方正尝试寻求“双赢”方案。
“村民在此生活多年,与社区有深厚感情。发展可以继续,但必须兼顾人情与权益,尤其是B40群体。”
黎正兴强调,村内除了传统木屋,还有庙宇和非政府组织场所,包括凤山寺、关圣夫子庙、西天宫,以及吉隆坡南益校友会华乐团会所,一旦拆迁将对社区文化与宗教活动造成影响。
整理名单盼获援助
村民协会财政柯庆灵表示,正着手整理村内B40家庭名单,并将呈交相关单位,希望能为弱势居民争取搬迁援助。他也呼吁新地主保留部分历史建筑与庙宇,因其不仅是信仰中心,更是村民世代的情感纽带。
光前村的未来仍悬而未决。村民期待地主展现体谅,在发展洪流中保留一份乡情与公平,确保弱势群体不会在重建过程中被遗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