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年龄增长,许多长者面临肌肉流失与骨质疏松等问题,而适当运动与健康生活习惯被视为延缓老化的关键。

最新研究发现,人体各个器官的老化速度并不一致。科学家结合AI技术与血浆蛋白质分析,为人体11个主要器官建立“生物年龄时钟”,揭示出每5人中就有1人至少有一个器官的“生理年龄”高于实际年龄。其中,大脑的老化被认为是影响寿命最关键的指标之一。

Advertisement

专家指出,透过高强度运动不仅有助于减缓老化速度,甚至能让器官“逆龄”。相反,抽烟、摄取加工肉品等不良生活习惯则可能加速器官退化,增加相关疾病风险。

在一项乐龄运动课程中,长者们在乐龄运动指导员江方瑀的带领下,两人一组进行基础拳击训练,借此提升反应能力。江方瑀表示,许多长者因为反应变慢,容易在生活中跌倒受伤,因此她特别设计训练内容,鼓励长者运用腰部与腿部力量,强化下肢肌力并提升动作敏捷性。

她强调,肌力训练对年长者来说非常重要,不仅可以增强肌肉、稳定身体,还能有效预防跌倒与意外伤害,提升生活自理能力。

国外研究进一步指出,通过AI分析血浆中的老化相关蛋白质,可以精准评估各器官的生物年龄。例如,有位30岁女性在检测中发现其大脑“生物年龄”已达到35岁。研究称,这种“器官生理年龄”与实际年龄之间的差距称为“器官年龄差”,若差距过大,代表相关器官可能处于加速老化状态,进而提高疾病发生风险。

家医科医师萧捷健表示,这项研究透过AI侦测老化蛋白质,发现大脑、肾脏、心脏等器官的老化速度因人而异。大脑老化较快时,可能增加失智或记忆退化的风险;若是肾脏老化,则会影响蛋白质清除功能,导致代谢异常。

新光医院健康管理部医疗副主任柳朋驰补充,不同器官老化会出现不同症状。例如,心脏功能减弱会引发呼吸困难或水肿;肝功能低于30%时可能出现黄疸;肾功能低于40%则容易发生水肿与电解质不平衡等问题,这些都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

研究也显示,“器官年龄差”越大,死亡风险越高。虽然全身器官同步快速老化的案例仅占2%,但多数人会在某一或两项器官上出现提前老化的现象。

萧捷健强调,各器官对寿命的影响程度不同,其中大脑影响最为显著。他指出,缺乏社交、长期饮酒、摄取加工食品等因素,都会加速大脑退化,而这正是缩短寿命的重要风险因子。

虽然老化是自然过程,但透过正确的生活方式仍能有效减缓其进程。柳朋驰提醒,避免肥胖、抽烟及“三高”(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等慢性疾病,是预防器官早衰的关键。此外,即使只是每天少量饮酒或抽一根烟,也可能对细胞造成毒性伤害,影响器官功能。

他呼吁大众,从年轻开始建立规律运动、均衡饮食等健康习惯,是维持器官年轻、延长寿命的最佳方式。

上一则新闻古晋失业男讨钱不果 竟恐吓母亲
下一侧新闻好心接待陌生汉 却惹烦扰上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