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打灵再也国会议员李健聪警告,大马高等教育文凭(STPM)优秀生面对“高分却落榜”的困境,若持续被边缘化,无法进入研究型大学,将严重打击国家在高端技术与产业转型的竞争力。他呼吁高教部推动 UPU 机制改革(#ReformUPU),否则长远将动摇社会流动性与教育公平。
李健聪引述高教部数据指出,2024年政府大学电力与能源工程系的总录取人数由2023年的72人增至104人,但进入国内顶尖大学的名额并未改善。
“这意味着,许多在数学、物理、化学等科目中成绩优异,甚至考获满分4.0的STPM生,依然进不了心仪的科系。”
数据显示,马大(UM)录取维持2人,国大(UKM)维持7人,理大(USM)从11人减至9人;而砂大(UNIMAS)从9人增至17人,吉兰丹大学(UMK)更从0增至35人。更令人担忧的是,五所研究型大学(UM、UKM、USM、UPM、UTM)的录取人数不仅没有显著增加,部分工科核心大学的录取甚至从34人跌至26人。
李健聪强调,研究型大学是国家在工程、科技、半导体与人工智能等领域培育人才的关键基地。如果STPM优秀生无缘进入,将直接削弱马来西亚的未来竞争力。
他提出 UPU 改革的四大方向:
- 公开透明:每年公布各大学与科系的最低录取分数线(cut-off),让入学标准一目了然。
- 扩大名额:顶尖工科大学(UM、UTM、USM、UKM)应增加学额,承担培养工程人才的重任。
- 公平优先:保证满分STPM考生享有与预科班学生同等的优先录取权。
- 优化分配:避免录取比例失衡,例如 UM 仅2人,而 UMK 却录取35人的不合理情况。
他指出,政府一再强调要发展工业4.0、绿色能源、AI与半导体产业,但如果UPU录取机制僵化,不仅造成“人才错配”,更可能浪费学生一年半的辛勤付出,对国家竞争力是重大损失。
李健聪强调,STPM是最严格、最公平的学术体系,却在大学录取中长期被边缘化。与 A-level 或大学预科班相比,STPM生更难进入主流科系,既打击学生士气,也削弱社会对STPM的信心。
“STPM不应沦为‘次等选择’,这些考生是未来科技与工程发展的中坚。政府必须以更公平透明的制度回应他们的努力,才能真正为国家未来奠定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