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政府专家小组最新的「南海海槽大地震」预测报告指出,未来30年内发生的机率已由原先的70%至80%,上调至“约80%”。更引人关注的是,学界内部出现了“2035年说”与“2038年说”两种观点,认为这场超大型强震或许会比官方预估更早来临。
今年1月的官方预测中,最悲观的情境显示,一旦南海海槽发生大地震,恐造成29.8万人丧生、235万栋房屋全毁,经济损失高达270兆日圆(约新台币61兆元)。
日本地震预知学会会长、东海大学及静冈县立大学客座教授长尾年恭指出:“南海海槽地震的发生时间,确实可能比外界预期的更早。目前专家学者之间,存在『2035年说』与『2038年说』两种推算。”
他解释,这些推算主要依据1707年宝永地震、1854年安政东海地震、1946年昭和南海地震等历史资料,结合板块回弹周期进行计算。但学界看法并不一致,也有研究论文认为,30年内发生的机率或仅有20%。
除了南海海槽,日本国内同样担忧“首都直下型地震”。预测显示,未来30年内在东京、茨城、千叶等南关东地区发生的机率高达70%。此类灾害的隐忧在于老化的基础设施与民生管线,可能加剧损害。
东洋大学社会学教授、中村功(专攻灾害情报学)则指出:“南海海槽地震中,多数死难者源自海啸,而首都直下型地震的最大杀手则是火灾。不论是防灾准备还是灾后应对,准确的信息与判断才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