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总统特朗普日前拍板,同意将降规版的辉达(NVIDIA)AI晶片 H20 出口至中国,背后却暗藏一套“分润逻辑”,不仅辉达要拿收入的 15% 上缴美国政府,连代工厂台积电也可能被要求“进贡”,让外界关注台积电董事长魏哲家如何应对。
辉达、超微先“缴税” 台积电成下个目标
据传,辉达黄仁勋与超微苏姿丰已先行点头,同意把输中晶片销售收入的 15% 交给美国,换取出口许可。业内人士透露:“台积电代工这些 AI 晶片也跟着获利,却没有对美国有所贡献,加上台积电将关税成本转嫁客户,这让特朗普无法接受。黄仁勋此行来台,某种程度就是替特朗普传话,施压台积电。”
魏哲家的难题:钱与技术如何切割
知情人士指出:“特朗普想要的,不只是钱,还有台积电的技术。但台积电不是美国公司,魏哲家必须向股东负责,不可能直接把钱或技术交出去,他必须想出折中方案,否则很难让特朗普满意。”
晶片法案与英特尔案例成前车之鉴
资深科技人士点出,美国政府通过《晶片法案》拨款 89 亿美元,换取英特尔一成股权,本质上就是要“共享利润”。当年台积电前董事长刘德音拒绝类似条件,但如今英特尔已落实,美方手法更为直接。
他说:“台积电不仅拿了 66 亿美元补助,还能同时吃下中国 AI 晶片市场,特朗普当然会要求台积电回馈。”
分润模式颠覆常规 台积电压力倍增
特朗普采取的,是以“抽成”方式换出口许可,对辉达、超微有效;再以“补贴换股权”逼英特尔让利。科技界人士认为:“接下来,台积电必然成为特朗普的重点目标。”
台湾前驻日代表谢长廷更直言,美国战略的深层逻辑是减少对台湾半导体的依赖,长远而言,所谓“美积电”的压力不会消失。换句话说,美国要的是晶片生产主导权,不能只依赖台积电。
投资美国仍难消美方疑虑
尽管魏哲家已在今年 3 月随同特朗普于白宫宣布,未来 1,000 亿美元加码投资美国晶圆厂与研发中心,但特朗普仍嫌不足,多次扬言以惩罚性关税逼迫台积电追加投资 3,000 亿美元。
产业人士直言:“无论是传出台积电入股英特尔,或与英特尔合资拆分制造部门,再到如今的补贴换股权传闻,都是特朗普对台积电的极限施压手段。”
整体而言,辉达解禁晶片出口中国,短期让台积电受惠,但背后隐藏的,是美国政府逐步加大的“利益分配压力”。魏哲家如何在维持股东利益与应对特朗普施压之间找到平衡,将成为全球半导体产业关注的焦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