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西亚房地产市场或将再度面对“供过于求”的隐忧。最新数据显示,今年首季全国接近10万间房屋滞销,包括已竣工、在建及未动工的单位。

可负担房最难卖
国家房地产资讯中心(NAPIC)公布,售价介于20万零1令吉至30万令吉之间的“可负担房”滞销情况最为严重,其次是30万零1令吉至40万令吉价位的单位。虽然多数房屋仍处在兴建或尚未动工阶段,发展商尚有时间消化库存,但若趋势持续,将恐衍生烂尾楼问题。

Advertisement

销售惨淡 新推房屋仅一成成交
今年首季全国共推出1万2498间新房屋,但仅1351间(约11%)成功售出。其中,售价40万零1至50万令吉的单位最多,占比26.8%;其次是20万零1至30万令吉(17.9%)及30万零1至40万令吉(16.0%)。
从房型来看,双层及三层排屋占比近四成(4853间),其次是公寓(3396间,27.2%)及单层排屋(2815间,22.5%)。柔佛推出新屋最多(3194间),雪兰莪、森美兰与霹雳紧随其后。

滞销房总数超2万3千间
截至今年首季,全国共有2万3515间滞销房屋,以“可负担房”最严重。价位在30万零1至40万令吉的滞销房有4201间,其次是50万零1至60万令吉的3024间。
类型方面,公寓滞销最严重,高达1万3386间(56.9%),其次是双层及三层排屋(3560间,15.1%)。在20万零1至30万令吉价位的滞销房中,霹雳最多(1254间),吉隆坡、彭亨及槟城分列其后。马六甲更出现价位低至10万零1至20万令吉的滞销房,显示市场需求疲弱。

收入与房价差距扩大
2025年首季,全国房屋中位数价格达35万9000令吉,家庭需月入约9972令吉才能负担。然而,统计局数据显示,家庭月收入中位数仅6338令吉,购房负担能力比率达4.72,远超“3倍年收入”的可负担标准。多数家庭实际可负担的房价仅为22万8168令吉。
砂拉越与柔佛的收入与房价差距尤为突出。砂州家庭月入中位数4978令吉,却面对39万5000令吉的房屋中位价;柔佛月入6879令吉,但房价中位数却达45万令吉。

高端房滞销槟城最严重
槟城高端市场遇冷,超过百万令吉的房屋滞销646间,位居全国之首。沙巴、雪兰莪亦出现高价房屋库存过剩情况。在柔佛及霹雳,新推房屋与现有滞销量高度重叠,加剧供过于求。

在建未售风险高企
目前,全国有6万2753间在建未售房屋,风险最高的是20万零1至30万令吉价位(1万7211间,近三成)。另有1万3315间虽获批但尚未动工的单位,未来可能转为“在建未售”。这类房屋以公寓居多,占57%。吉隆坡、槟城及雪兰莪的未售库存量最高。

官方暂不表态
针对滞销房屋问题,房屋及地方政府部长倪可敏回应称,需先核实相关数据才会发表意见。他指出,NAPIC的数据覆盖的是注册于该部及地方政府批准的项目,不包括长屋、政府宿舍及乡村房屋,因此与统计局数据可能存在差异。

整体而言,大马房地产市场正面临“价格与收入脱节、供需错配”的困境,如果发展商持续推出高价项目而无视市场需求,滞销与烂尾风险恐进一步加剧。

上一则新闻疑情感纠纷演变命案 女子街头遭割喉亡
下一侧新闻大马与中日企业合作 开拓半导体新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