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是流氓最后的庇护所。”18世纪英国作家塞缪尔·约翰逊的这句话,放在今天某些大马政客身上,尤其是阿克马,简直毫无违和感。
当一个政客既没有能力、也没有政绩时,最廉价的政治宣传手段,就是打着“爱国”的旗号。
爱国当遮羞布
阿克马高举民族大旗,公开辱骂因国旗挂错方向的华小与华裔商家,在部分马来社群眼里,他是捍卫尊严的英雄;但在华社看来,他不过是个虚伪双标的小人,借爱国主义之名挑拨分化,制造对立。
这种落差并非偶然。大马政治里,种族牌始终是最常用的工具。许多投机政客靠“爱国”口号霸凌弱势群体,把自己塑造成民族斗士。
华裔“爱国斗士”的出现
更讽刺的是,近年来一些华裔网民、网红甚至学者,也学会了这套逻辑。他们用貌似“中立”的说辞,指责华人“不够爱国”。
例如某知名网红律师,屡次套用敦马的论调,说大马华裔在全球最幸运:首富多为华人,大马是中港台以外唯一保留华校的地方。接着便把独中描绘成国家分裂的根源,甚至指控华人“爱中国多于爱大马”。这类言论以马来文在社媒传播,立刻赢得部分巫裔共鸣,随之而来的,是铺天盖地的批评:华人不懂感恩、不尊重马来文、不接受土著特权,甚至有人呼吁关闭华小和独中。结果,这名网红反而成了“懂马来人的华人”。
类似的还有一些学者,强调“华人要爱马来人”,要学好马来语、了解伊斯兰,甚至以朗诵马来班顿作为“真正马来西亚人”的标配。更有教授直接提出,国旗挂错者应被褫夺公民权,比阿克马更激进。
他们的逻辑很简单:不谈国家的不平等政策,不谈宪法保障的平等权利,只一味要求少数民族“认命”。在他们眼中,少数民族必须表现得像二等公民,才算“懂得爱国”。
爱国的标签与武器化
如今,华裔没有马来朋友、马来语不流利,都能被扣上“不爱国”的帽子。这些所谓的“华裔爱国斗士”,以为通过踩低同胞,就能换来马来社会的认可,把华社贬得越低,自己就显得越“忠诚”。
与此同时,反中情绪也被利用来绑架华人身份。只要你对中国品牌或科技成就表示认同,不论是华为、比亚迪、黑神话还是哪吒,立刻会被骂“爱中国胜过爱大马”,甚至被叫嚣“剪IC、Balik Cina”。
这类“爱国专利权”的玩法,与极端马来种族主义者如出一辙——无需证据、无需法律,只凭一句话就能判你“叛国”。
甚至部分华裔群体,为了迎合这种氛围,主动与右翼势力同流合污,翻译中文新闻或评论到巫裔社群,借助舆论打击不同立场的华人。前国会上议院主席莱士雅丁还曾引用一段华裔博主的反中视频,指控《一中和统会》宣传共产主义。殊不知,稍有常识的人都明白,在大马公开宣扬共产主义是违法行为,没人会蠢到去自毁前程,就如同没人会故意把国旗倒挂。
噪音与警讯
这些站不住脚的指控,不过是制造舆论噪音,却不断给华社带来不必要的困扰。更糟糕的是,如今还有台湾网军推波助澜,一些本地华裔网民被误导,反过来攻击自己的族群,与本土政客的极端言论如出一辙。
真正的爱国
其实,判断爱国与否的标准很简单:履行公民责任,就是最真实的爱国。爱国不是用来羞辱他人的武器,更不是少数民族必须自贬身份的理由。
奉劝大马华裔年轻人,别被这些别有用心的“假爱国者”操弄,以“爱国”之名去霸凌同胞,最终只会沦为政治投机者的帮凶。
别忘了,历史上最大的“汉奸”汪精卫,也曾自称一切是为了“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