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52岁工程师因长期日夜颠倒工作、饮食不规律,加上有抽烟习惯,时常在骑摩托车时感到“屁股肿痛”,却误以为是痔疮复发而未加理会。直到2023年11月因副睾丸炎与肛门瘘管开刀,才在检查中意外发现已罹患 第三期直肠癌。
当痔疮拖出大病
根据《ETtoday健康云》报道,这名邱姓工程师确诊时,癌细胞已扩散至直肠周围组织、精囊、尾骨、坐骨直肠窝及会阴。他在外院接受过清创手术并造口,后续又经历化疗、放疗与标靶治疗,但肿瘤非但没有缩小,反而继续扩大,每天还伴随脓液流出。最终他转到新光医院寻求进一步治疗。
创新疗法奏效
新光医院肿瘤治疗科主任季匡华指出,团队先为患者进行热疗,再结合化疗和放疗,初步控制了病情。然而到了2025年6月,直肠癌再次复发。
“这种情况相当棘手,因为肿瘤经过化疗和放疗后再度复发,通常已对药物产生抗性,手术也无法再进行了。”季匡华解释。
针对邱先生的情况,团队采用“创新协同联合疗法”,在局部肿瘤内注射免疫增强药物,并结合高精度放疗与热疗,借此激发免疫反应。
引发“原位疫苗”效应
治疗后,邱先生的症状大幅改善,肿瘤指数明显下降,正子检查结果也有显著进步。季匡华解释,这种方法不仅抑制了肿瘤,还激发了所谓的“原位疫苗效应”。
所谓“原位疫苗效应”,是指透过局部治疗激活免疫细胞(如树突细胞、T细胞),让身体的免疫系统辨识肿瘤抗原,并召唤更多免疫细胞一同攻击癌细胞。换言之,就是把肿瘤本身当作“疫苗工厂”,诱发全身性的免疫反应,从而达到抑制与消灭癌症的效果。
这起案例也凸显了一个警讯:常见的“痔疮症状”背后,可能隐藏更严重的疾病。早期筛检与定期体检,仍是降低风险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