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许多家庭中,木筷与竹筷因摩擦力大、不易滑落食物而被广泛使用,但其实它们在潮湿环境下极易发霉,暗藏严重健康隐忧。台湾“无毒教母”谭敦慈提醒,过去中国曾发生多起家庭因长期使用发霉竹筷,导致全家成员罹患肝癌并相继病逝的案例,其背后元凶正是霉菌产生的黄曲霉毒素。
专家警告:发霉筷子就是毒源
谭敦慈在《三立iNews财经台》节目《医点不夸张》中坦言,她坚决不用木筷或竹筷,而是选择304不锈钢筷,以避免潜在风险。
她指出,筷子一旦出现黑点或长毛,就代表已经发霉,必须立刻丢弃,绝不能心存侥幸。即便表面看似干净,筷子细缝中残留的水气同样可能成为霉菌温床,让致癌物随食物进入体内。
Advertisement
三大保养重点
针对仍习惯使用木、竹筷的家庭,她提出三项保养要点:
- 逐根清洗 —— 按照纹路刷洗,避免整把搓洗造成残渣藏匿。
- 通风晾干 —— 清洗后必须置于通风处晾干,切勿直接插入筷桶,以免底部潮湿滋生霉菌。
- 定期消毒 —— 建议定期放入热水煮沸,并使用烘干机彻底烘干,降低霉菌风险。
塑胶筷同样有风险
谭敦慈补充,常见的塑胶筷、美耐皿筷子在高温下可能释放有害物质,长期使用也不安全。相较之下,不锈钢筷与瓷筷虽然操作手感较差,但在耐用与健康安全上更具优势。
医师提醒:筷子设计也藏危机
肝胆肠胃科医师萧敦仁则指出,筷子前端若有凹槽或纹路,更容易残留食物与细菌,清洁难度大,最终成为细菌与霉菌的温床。
他呼吁大众重视筷子的卫生管理:“筷子虽小,却天天入口。与其冒险使用发霉筷子,不如定期更换,以免让病从口入。”
这提醒人们,餐桌上的一双筷子,看似微不足道,却可能成为健康的关键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