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隆坡讯)随着近年来国内多次发生不同震级的地震,专家指出,马来西亚已经不再是“零地震国家”。除了东马的沙巴,半岛也有五个地区存在地震风险,其中首都吉隆坡甚至可能面临里氏6级地震的威胁。

据地质专家指出,半岛地震高风险区域包括距离武吉丁宜断层仅约50公里的吉隆坡,以及靠近其他活跃断层的四个地区:森美兰的瓜拉庇劳、霹雳的曼绒与天猛莪,以及登嘉楼的肯逸。

Advertisement

历史数据显示,大马地震多集中在东马一带。沙巴尤其频繁,例如2015年兰瑙地区发生6级地震,造成18人死亡,多人受伤,住宅和基础设施受损严重。沙巴靠近菲律宾群岛和火山活跃区,因此地震频率高且震级较大,当地断层需定期监测,以便及时预警。

虽然半岛地震总体风险偏低,但专家强调,历史与现实都证明,本土发生地震并非不可能。过去,大多数地震为邻国引发的余震,但随着时间推移和地质活动变化,半岛内的旧断层已显示出活跃迹象。

微小地震次数呈上升趋势

过去100年里,大马每年发生4级以上地震的次数不多,但自2004年南亚海啸之后,微小地震出现上升趋势。自2017年起,半岛及周边地区发生多起强震,引发专家对火环带活跃周期的关注。

地质学家解释,地壳如同鸡蛋壳,存在较大裂缝(板块边界)与小裂缝(断层)。任何震动都可能引发断层移动,印尼苏门答腊近年来的强震已激活半岛原本不活跃的旧断层,甚至可能形成新的断层。

半岛四条主要活跃断层

目前,马来半岛被确认有四条主要活跃断层,分别位于彭亨武吉丁宜、乐芭、吉隆坡及森州芙蓉。武吉丁宜断层全长约120公里,一旦释放能量,可影响50公里以外的吉隆坡和布城地区。

专家提醒,活跃断层发生地震和释放能量属于自然现象。若未来30年内该断层未有地震发生,反而可能增加大规模地震的潜在风险。因此,当局必须做好防范和应对措施,并持续进行科学监测和研究。

小规模地震属正常现象

在半岛,小规模地震频发且多为可预见现象,无需过度恐慌。这类破坏力低的地震,是断层正常释放累积能量的结果。若能量长时间未释放,则可能产生大规模地震,造成严重破坏。

地震还可分为前震与余震。大规模地震发生前,震源附近可能出现一系列小地震,这称为前震;大地震发生后,则会出现持续时间从一周到一年不等的余震。通常,地震规模越大,余震数量越多、持续时间越久。

总体而言,虽然马来半岛地震风险相对东马偏低,但不可掉以轻心。专家建议,民众和政府需持续关注断层活动、强化建筑防震措施,并做好应急准备,以降低潜在灾害风险。

上一则新闻吴岱融庆66岁生日 现身光头消瘦男 粉丝感叹岁月痕迹
下一侧新闻校门口爆冲突!3中学生互殴引警方骚乱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