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大肠直肠外科医师高翊凯近日分享一名案例:一名30多岁男子因长期腹泻、粪便带血且体重明显下降前来就诊。他在门诊为患者进行肛门指诊时,意外摸到直肠内有一整圈坚硬肿块,进一步检查后确诊为第3期大肠直肠癌。他提醒,若腹泻、血便或体重减轻等症状持续超过两周,都可能是肠癌的警讯,必须尽早就医检查。
这名患者是一名工人,自一年多前开始频繁腹泻,大便常夹带血丝或黏液。他起初以为是肠胃不适或痔疮作祟,只是到药局或诊所拿药缓解,未曾深入检查。直到近期病情加剧,感到极度不适才前往义大医院就医。经问诊发现,他在这一年多内体重掉了5至6公斤,进一步检查才发现已是直肠癌第3期。
高翊凯指出,大肠直肠癌常见五大症状包括:排便习惯改变(长期腹泻或便秘)、大便带血或黏液、不明原因体重减轻、大便变细,以及腹痛或腹胀。该男子早在一年前就出现其中三项,却未察觉是严重警讯,导致延误治疗。若患者能在第1期确诊并治疗,5年存活率可达90%;但到第3期则下降至约70%。目前该男子除了接受手术,还可能需要化疗与电疗配合治疗。
高翊凯进一步提醒,许多年纪轻轻的大肠癌患者,往往把血便或排便异常误认为痔疮或肠躁症,因而延迟就医。根据《新英格兰医学杂志》研究,50岁以下患者约占新确诊大肠癌的10%,其中年轻患者从症状出现到确诊的时间平均延迟7至9个月。
他强调,凡是腹泻、便秘或血便若反覆出现、持续超过两周,就应尽快检查。特别是大便带血并不等同于痔疮,一旦合并腹泻、大便变细、带黏液或体重减轻,务必及早就医,以免错失黄金治疗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