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者权益保护人士警告,马来西亚的诈骗集团正利用人工智能和社交媒体,将目标转向青少年,使他们成为日益猖獗的高科技诈骗案的主要受害者。
马来西亚网络消费者协会主席西拉贾里尔表示,传统的诈骗手法已演变为更复杂的网络犯罪,例如涉及儿童性剥削、勒索和贩卖非法内容。他举例说,诈骗团伙利用 TikTok 等社交平台,发布虚假的“甜心妈咪”服务信息,诱骗少年分享个人资料。一旦受害者上钩,就会被勒索巨额款项,以换取不公开个人信息的“保证”。
Advertisement
西拉贾里尔指出,即便受害者支付了赎金,这些资料仍会在 Telegram 等平台上,专门卖给恋童癖等犯罪分子。此外,诈骗者还经常冒充正规网店卖家,复制他们的广告来欺骗消费者,导致真正的卖家账号被平台冻结。
现代诈骗的背后,除了人工智能生成内容,还包括利用大型科技公司泄露的用户数据,以及“社交工程”——即通过研究青少年的心理弱点或信任感,来操控受害者的行为。
为了应对这一挑战,西拉贾里尔呼吁家长应加强对子女网络活动的监督,并建议政府推动人工智能素养教育,以提升公众的防范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