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吉之子的呐喊——“在继续斗争之前,我们的‘将军’必须被释放!”——令人震惊。
按理说,被称为“将军”的,理应是危难中守护人民的英雄,即使是政坛硬汉,也应有风骨与担当。然而,这个“将军”,却是因贪污滥权锒铛入狱的前首相纳吉。

“王者归来”还是“盗国者”?

有人称纳吉是“王者”,但事实是,他留下的并非繁荣盛世,而是债台高筑、国库空虚,以及被国际震惊的腐败案。如果一个严重破坏国家信誉的人都能被神化为英雄,那么社会的是非观是否已经崩塌?

Advertisement

怀念旧时代的政策效率可以理解,对现政府的表现提出批评也无可厚非,但绝不能用粉饰手法美化司法定罪的贪腐者。“纳吉时代是黄金年代”,也许对权力核心圈层来说确实如此——他们依靠关系获取项目与资源,而不是凭实力竞争。那是一个“你认识谁”比“你懂什么”更重要的年代,一个法治让位于权谋、媒体被迫噤声的年代。

特赦≠清白

法律上确实存在特赦制度,但特赦并不等同于无罪,它往往基于人道考量、政治妥协或皇权恩典,而非为清白背书。纳吉案不同于普通刑案,而是全球瞩目的SRC超级贪腐丑闻,经历多层级调查、审判、上诉与复核,由独立法院最终裁决。这绝非政治迫害,还未了结的1MDB案件,更是震惊世界的巨案。

如果今天可以用政治协议换取特赦,那么司法独立与制度公信力将受到根本性冲击。难道“痛哭流涕”就能洗白罪行?如果法庭的判决可以被情绪左右,那法官的存在还有何意义?

价值底线不能丢

国家的希望,不在“谁回来了”,而在“我们是否记得”——记得贪污是错的,不义不能常态化,真正的领袖必须以德配位。倘若连这些基本原则都可以让步,那么社会只剩下“盗亦有道”的荒谬逻辑。

如果贪腐都能被美化成“东山再起”的励志故事,那我们该如何教育下一代?难道要告诉他们——“偷得多、判得重、哭得响,就能重新上台”?

政治交易可以,价值沦丧不行

政治妥协是现实的一部分,但不能以牺牲社会价值为代价。一个有羞耻心的国家,不该允许“盗国者”在大会堂被高歌颂扬,不该让最黑暗的日子被粉饰成最美好的时代。特赦可以谈,政治交易可以做,但请停止用“王者归来”去包装一个因贪腐入狱的人。

更令人错愕的是,近日有30名行动党议员受副首相扎希邀请,集体亮相巫统总部。昨日还口诛笔伐,如今却亲密互动?行动党本应与贪腐划清界限,如今却像烟花般转圈,失去方向。

如果连“盗国者”都能被塑造成“王者”,那这个国家的病,不轻。

上一则新闻乳头疼痛流脓 男子刀插胸腔8年
下一侧新闻低薪情追不上高物价 上班族的无奈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