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关税战开打5个月,全球各国各显外交本色:欧、日、韩选择加码让步换取美方松绑;中国强硬对抗,虽有民间损失,但迫使美方部分妥协;俄、巴等国则直接无视美国。而印度却是唯一“亲美反遭重罚”的特例。
亲美换来的却是加倍关税
印度人口全球第一,被视为中国潜在替代者。莫迪在川普宣布关税后迅速访美,承诺采购美国产品、加大投资,换来的却是25%惩罚性关税,如今更升至50%。为何一手好牌打成如此?核心在于印度的外交传统与美方的战略施压。
历史与改革背景
古代印度曾是全球经济霸主,但在大航海时代与工业革命后沦为英国殖民地,经济急剧衰落。1991年金融危机逼迫印度向IMF求助,开启私有化与全球化改革,凭借英语优势和低成本人力,迅速崛起为全球IT与服务外包中心,但多为被动融入世界经济。
外交“不结盟”与国内亲俄民意
自甘地时代起,印度坚持“不结盟”,国内长期亲俄——70%的武器设备来自俄罗斯。川普要求印度停止进口俄油和俄武,莫迪无法答应;若拒绝,美国关税重压将打击出口;若答应,则可能引发国内政治反弹。
经济命脉受制于美国
印度的IT与制药产业高度依赖美国市场,而川普已将药品、半导体、汽车纳入232法案,总统可随时加税。这让印度无论对抗或妥协,都面临巨大风险。
短期内,印度难以突围,亲俄与不结盟路线不会轻易改变;对投资人而言,印度的不确定性正加剧,而中国或将因印美僵局成为最大受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