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当代砂拉越人的身份意识

这是一种在既有历史基础上,结合政治、文化、经济与国际化因素,有策略地塑造出的共同认同,其核心目标是凝聚人心、引导发展方向。

Advertisement

一、历史与契约精神:身份的根基

  1. 重申历史主体性
    • 在教育与公共叙事中强调砂拉越曾是主权实体(布鲁克王朝与英殖时期)。
    • 将**砂拉越日(7月22日)**确立为政治自主象征。
  2. 落实MA63契约精神
    • 在公共话语中强调砂拉越是马来西亚的平等伙伴,而非从属州。
    • 将MA63的权益落实到政策层面,如石油税、移民管制、教育自主权等。

二、政治与制度构建:身份的骨架

  1. 统一政策基调
    • “Sarawak First”“Sarawak for Sarawakians”作为跨党派的政治共识。
  2. 制度与象征并行
    • 普及并官方化砂旗、砂邦歌、地方假期、砂邦徽等。
    • 建立独立行政机构,如砂拉越石油公司、能源监管局。

三、文化与语言融合:身份的灵魂

  1. 多元共生叙事
    • 强调伊班、比达友、马来、华人及混血族群之间的互信与合作。
  2. 多语言并重
    • 鼓励在学校与媒体同时使用马来语、英语、华语及本土语言(伊班语、比达友语等)。
  3. 节庆品牌化
    • 将雨林世界音乐节、丰收节、农历新年等打造成“砂拉越文化名片”。

四、经济与资源掌控:身份的血脉

  1. 资源主权惠及民生
    • 将石油税收入直接投入教育、医疗与基建。
  2. 绿色经济与新兴产业
    • 推动氢能出口、可再生能源、碳交易,形成砂拉越自主发展路线。
  3. 跨境婆罗洲经济圈
    • 与汶莱、沙巴、加里曼丹合作,打造婆罗洲核心枢纽。

五、对外与区域定位:身份的面貌

  1. 半外交化策略
    • 以绿色经济论坛、文化节等平台与国际直接接触。
  2. 婆罗洲一体化愿景
    • 将砂拉越定位为婆罗洲政治、经济与文化中心。

综上,当代砂拉越身份由历史记忆(根)+制度保障(骨)+文化融合(魂)+经济自主(血)+国际定位(面)共同构成。

这种认同并非否定马来西亚联邦身份,而是强化砂拉越作为平等伙伴的政治与文化自信,可视为一种温和的现代“软民族主义”版本的政治身份。

上一则新闻大马2026年爽翻 全年49天假8个黄金连假
下一侧新闻印尼惊传6.3强震 深度达10k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