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通常不需要理由,只要手握武器,受害者自然会乖乖交出钱财。但有些人偏要编造借口——比如指控你破坏了他的财物,或者偷了他的钱。特朗普的贸易逻辑,正是这种模式的政治版本。

事实上,当年并没有人用枪逼迫美国资本家把生产线迁出本土。这是资本逐利的自然选择——当他们发现“亚洲四小龙”等地的生产成本更低、利润更高,美国制造业便开始大规模外移。随后,资本家看中了中国庞大的消费市场,跟随尼克松打开中美关系的契机,将工厂设在大陆。更廉价的土地和劳动力,使中国成为制造中心,接着,东南亚国家如越南、印度,也相继成为美国企业的投资热点。

Advertisement

的确,美国的消费市场带动了许多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但那是这些国家人民用汗水换来的正当回报,并非“欠”美国什么。特朗普所谓“偷走美国工作”的说法,根本站不住脚。事实上,这些出口国在替美国资本家生产时,还要承受环境污染、资源消耗等代价,美国制造业的空心化是自己政策与资本逐利造成的结果。

然而,特朗普却利用民众对经济困境的焦虑,成功说服许多“越困苦越容易受煽动”的选民,在打着“造福美国人民”的旗号下,对贸易伙伴征收所谓“对等关税”,实则是赤裸裸的经济勒索。比如,美国对巴西贸易顺差,却依然硬征50%关税;逼迫日本、台湾投入数千亿美元基金,其中九成利润归美国所有。这哪里是“对等”?

在制造业外流的过程中,美国劳工确实是输家,但外国生产商所得也有限,真正获利丰厚的,是美国资本家——一支iPhone的利润,美国苹果公司就能独占九成以上。

面对财政赤字高企、贫富差距不断扩大,许多国家的做法是提高税收,尤其是向富人加税(连“股神”巴菲特都支持)。然而,美国人对加税的反应近乎本能抗拒——里根因减税而赢得民望,老布什因加税而失去连任。特朗普的“大而美法案”走的,正是里根当年的路。但里根的成功有其独特背景(如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同时也从那一时期开始,美国财政赤字迅速膨胀。

特朗普是否能重演里根的“奇迹”,值得怀疑。他的施政重点,从个人利益到富人利益,再到投票支持者的利益,呈现明显的“劫贫济富”逻辑。他声称高关税能增加财政收入,并回馈民众,但却刻意忽略了高关税推高物价的现实。减税与补贴能否抵消通胀压力,将是其政策成败的关键。

可悲的是,若特朗普成功推行这一模式,输家的恐怕不只是全球其他国家,连美国人自己也难以幸免。

上一则新闻LHDN宣布出动313官员 大规模严查逃税行为
下一侧新闻7秒找出隐藏的狗 视觉挑战让人直呼“太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