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发集团,这家曾在新加坡风光上市、被视为水务业典范的企业,如今却因隐瞒关键商业信息、巨额债务与项目亏损,沦为轰动全城的金融丑闻。
集团创办人林爱莲与多名前高层、独立董事被控在“大泉水电厂”项目中误导市场,让外界误以为核心业务是海水淡化,刻意淡化其依赖售电维持营运的事实,最终导致3万4000名投资者血本无归,损失高达9亿元(约30亿令吉)。
这起案件的源头可追溯至2010年,新加坡公用事业局就第二座、也是最大规模的海水淡化厂公开招标。根据合约,得标者需自行解决淡化厂的电力供应成本与风险。凯发在没有任何发电或售电经验的情况下,以比竞争对手低至少27%的价格投标中标。控方指,凯发深知该报价无法靠卖水获利,因此决定建造发电厂,将电力批发出售以弥补亏损,却从未向投资者明确披露这一关键依赖。
2011年3月与4月,凯发发布的公开声明与献议信息中,都塑造了项目以海水淡化为核心的印象,而将电力销售包装为“多余电量的额外收益”。然而,事实是大泉发电厂直到2015年8月才投入运作,并在2016年2月才开始售电,而这时新加坡电力批发价已从2011年的每兆瓦时187元(约617令吉)暴跌至49.1元(约162令吉),跌幅高达74%,令凯发的盈利模式瞬间失效。
2018年5月,凯发停止股票交易并申请债务重组,公用事业局接管大泉海水淡化厂。2021年7月,背负30亿元(约99亿令吉)债务的凯发正式清盘,3万4000名投资者损失惨重。2022年6月,大泉发电厂被杨忠礼西拉雅能源公司(YTL PowerSeraya)收购。
现年64岁的林爱莲于2022年11月被控违反《证券与期货法令》及《公司法》,她否认所有指控。另一名被告、前独立董事拉捷斯卡则已认罪,被罚款9万元(约30万令吉)并禁止担任董事五年。其他被告包括前财务总监赵伟平及多名前独立董事,全数否认指控,案件已正式开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