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大马计划(RMK13)原本应成为政党提出愿景、凝聚共识、共同规划国家未来的契机,但伊斯兰党却再次放弃建设性讨论,转而操弄族群议题、制造恐慌,企图用情绪掩盖自身施政乏力与政策空洞的事实。
在国会辩论中,伊党国会议员阿旺哈欣指责RMK13“忽视土著”,甚至搬出“513事件”作威胁。这种利用历史悲剧挑动敏感情绪的做法,不仅令人不齿,更昭示该党把族群对立当成政治筹码的冷酷心态。在多元社会中,这种言论无异于引火自焚。
事实却摆在眼前——每年财政预算中,非土著所获拨款仅占土著的3%。林冠英在国会直问:“谁才是真正被忽略的?”并建议将非土著拨款提升至10%,以体现公平与团结。但面对清晰数据,伊党却刻意回避,持续散播“非土著享尽特权”的幻象,企图用情绪掩饰长期交不出成绩单的窘境。
更讽刺的是,伊党指责联邦政府“偏心”的同时,其执政的吉兰丹、登嘉楼、吉打与玻璃市,却长期交出全国最差的治理成绩:失业率高企、外资却步、基础设施落后、青年外流严重。以吉兰丹为例,水供问题一拖多年,连最基本的民生保障都无力解决,又何谈吸引投资、推动经济?
多年执政,伊党始终拿不出任何具前瞻性的经济蓝图:没有工业发展规划、没有人才培养战略,更没有绿色经济或数码转型方案。每当面对质询,他们便祭出“联邦政府偏心”“非土著垄断经济”等老调推责。这不是战略,而是懒政;不是建设,而是逃避。
伊党必须正面回答:他们的经济计划在哪里?东海岸的发展瓶颈如何突破?青年失业、教育不足、投资环境低迷要怎么解决?连自家州属都管理不善,又凭什么让人民相信他们能领导全国?
结论显而易见:一个连自身州属都治理无方的政党,没有资格对全国发展指手画脚。人民要的是有愿景、有能力、有担当的政治力量,而不是只会重复族群口号、挑动历史伤痕的政客。
若伊党继续主导国家叙事,马来西亚的前路只会陷入族群分裂与政策停滞的死循环。真正的领导力,来自远见、实力与责任感,而不是依靠恐惧与挑衅维持存在。倘若伊党拒绝改革,它的未来必将被人民抛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