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婆罗洲腹地,古晋迎来了文化复兴的重要象征——砂拉越文化博物馆(Borneo Cultures Museum)。这座于2022年落成启用的现代化场馆,是东南亚规模第二大的文化机构,不仅标志着砂拉越从殖民时期的文物陈列转向以本土视角为核心的叙事,也意味着展览形式从静态陈设迈入互动体验的新阶段。

新馆坐落在布洛克王朝时期兴建的砂拉越博物馆老馆旁,建筑设计融合传统织纹元素与生态环保理念。五层展区横跨三万多平方米,囊括自然、历史、人文与艺术等主题。从尼亚洞穴的史前文明、婆罗洲河流与热带雨林的族群生态,到当代社会的文化流动与手工艺复兴,都通过沉浸式技术生动呈现。多语言导览、互动屏幕、实景重构与儿童体验区,让参观者化身“参与者”,进入砂拉越的时空脉络。

Advertisement

各楼层展厅主题分明,结合跨学科与情境化教学:

  • 二层「Love Our Rivers」:儿童专属展区,以游戏与故事引导探索砂拉越的河流文化与生态系统。
  • 三层「In Harmony with Nature」:展示沿海、雨林与高地族群的生活方式,强调人类与自然的共生之道。
  • 四层「Time Changes」:以时间轴串联尼亚洞穴至现代的历史进程,展出考古遗物、历史影像及口述资料。
  • 五层「Objects of Desire」:呈现宋锦、陶器、珠饰与纺织等工艺品,通过灯光、展示台与多媒体解说凸显其美感与文化价值。

馆内还设有工艺与表演教室、会议空间和礼堂,定期举办讲座、工作坊及社区活动。这场转型不仅是硬件升级,更是文化主体性的重塑——展览叙事逐步从殖民官员与西方学者的单一视角,转向砂拉越多元族群的自身表达。

博物馆积极推动跨境艺术展览、社区参与计划与高校合作课程,与马来西亚砂拉越大学(UNIMAS)等机构开展人类学教育、原住民工艺培训及青年策展人才培养。

截至2025年年中,参观人次已突破135万,成为国内外游客探索婆罗洲文化的热门目的地。面对数字化浪潮,馆方亦加速推动馆藏电子化、口述历史保存及虚拟展览开发,延伸文化传播的触角。

如今,砂拉越文化博物馆不仅记录过去,更塑造未来——它激发公众对多元文化、生态共处与文化尊严的认同感,也赋予地方社会书写自身历史的权力。在砂拉越迈向可持续发展与自治的新征程上,这座博物馆无疑是引领方向的文化灯塔。

上一则新闻导播室神秘纸条曝光 冠军结果提前泄
下一侧新闻震惊苹果粉 16 Pro高空坠落后完好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