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同龄人选择继续升学或打工的年纪,霹雳江沙一名巫裔青年却反其道而行,顶着周围人的质疑与冷言冷语,放下课本、拿起锄头,全职投入农业。如今,他种植了7000棵木瓜与香蕉树,月收入高达1万3000令吉,成就不输专业人士,成为年轻务农典范。

现年20岁的莫哈末卡尤,在完成大马教育文凭(SPM)后,并未追随主流升学路线,而是毅然选择追随儿时的足迹。他自小便在父亲的蔬菜园帮忙,耳濡目染下掌握了不少种植知识,也种下了对农业的热爱。怀抱这份热情,他在一块3.2公顷的租赁地上,开辟出自己的木瓜与香蕉园。

Advertisement

莫哈末卡尤起初只是售卖木瓜和香蕉的小贩,过程中发现市场对本地水果的需求远大于供应,于是决定“以种养销一体化”的方式扩展事业。他用微薄积蓄和实践经验起步,最初种下1000棵果树,如今已成功扩展至3000棵木瓜树和4000棵香蕉树,规模令人刮目相看。

根据大马农业局在社交媒体的贴文,这位年轻农夫的坚定与投入不仅让果园产量稳定增长,也使他每月收入高达五位数,完全打破外界对“农夫收入微薄”的刻板印象。

他选择木瓜作为主打作物,是基于社区对该水果的强劲需求,尤其乐龄人士视其为促进消化的健康果品。香蕉则作为木瓜的补充种植,因为成熟周期较长,两者搭配可实现全年稳定供应。

“我国只有旱季和雨季两种气候,相对稳定。木瓜从种下到结果约需六七个月,而且产期长、供应稳定,只要气候配合,就很容易管理。”

不过他也坦言,极端炎热天气会影响木瓜产量,目前仍难以完全满足市场需求。现阶段,他将自家果园的水果直接供应至霹雳、槟城与雪兰莪等地的农业市集,广受消费者与小贩欢迎。

尽管最初有人对他弃学务农感到不屑,甚至冷嘲热讽,如今他的成功已悄然改变了一些人的看法。不少年轻人也开始在他的果园打工与学习,希望复制他的路径。

“我在农业这条路上并不孤单,江沙盛港和万浓农民协会、霹雳农业局和联邦农业销售局都提供了不少支持与指导。”

展望未来,莫哈末卡尤不满足于只做种植,他计划进军下游产业,开发以木瓜和香蕉为基础的加工产品,提升自家果品的附加值,为农业事业开启新局面。

上一则新闻沈桂贤吁联邦速批10亿 在砂建癌症中心
下一侧新闻男子空中求婚!女友喊「我愿意」 下秒失控坠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