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马一名年仅18岁的少女因长期吸食电子烟与大麻,竟两度陷入命悬一线的肺部危机,肺功能濒临崩溃!主治医生在脸书揭露这一真实个案,警示大众:电子烟不是玩具,它可能毁掉年轻的生命。
马来西亚胸腔内科医生努鲁雅欣(Dr. Nurul Yaqeen)近日分享,她接诊了一名呼吸困难、脸色苍白、神情紧张的18岁少女。少女气若游丝地说:“医生……我喘不过气……”当时她心跳高达每分钟120次,血氧也仅剩93%,生命状况令人忧心。
虽然患者自述患有运动诱发型哮喘及强迫症,但奇怪的是,她肺部听诊并未出现哮喘常见的“哮鸣音”,而是一片异常的“寂静”。
医生随后安排了胸部断层扫描,结果显示双肺布满“毛玻璃样阴影”(Ground Glass Opacities)——这是肺部广泛受损的征兆,既不像典型肺炎,也非癌症特征。起初团队尝试用抗生素治疗,包括头孢曲松与阿奇霉素,但病情未见改善,反而急转直下。
为找出病因,努鲁雅欣紧急进行支气管镜检查与肺泡灌洗(BAL),结果显示肺部并无感染,反而充满发炎细胞,确认为由电子烟引发的严重肺炎。
她立即停止抗生素,改用高剂量类固醇控制发炎反应。几天后,少女的症状迅速缓解,血氧恢复至97%,终于露出笑容。出院时,她懊悔地说:“我没想到电子烟会害我成这样……”医生也特别开出10天口服类固醇,并再三叮嘱她彻底戒除电子烟。
然而,一个月后,医生在凌晨两点接到急诊通知——同一个女孩再度病危送院。这次病情更为严重:高烧、呼吸急促、心跳飙升至150下。X光片显示她的肺再次布满阴影,白血球暴增至19.7,显示强烈炎症反应。
医生在稳定她后忍不住追问:“为什么你又抽了?”女孩低头哽咽:“我真的很焦虑,不抽会发疯……”
这一次,医生采用更强的治疗方案,除了更长疗程的类固醇,也给予抗肺囊虫药物预防,并安排心理咨询和戒烟辅导。“她不只在对抗疾病,她是在和焦虑、成瘾、压力搏斗。”
“我只希望这是她最后一次复发,因为我不知道她的肺还能承受第几次。”
努鲁雅欣医生借此个案发出五大警讯:
- 电子烟不是无害替代品:即使年轻健康,也可能引发毁灭性肺损伤。
- 肺部损伤不可逆:部分伤害永远无法痊愈。
- 成瘾需正视:不只是意志力问题,而是生理与心理的双重拉扯。
- 教育不能等:青少年必须从小建立正确健康观念。
- 他们可能在默默求救:很多青少年用“吸烟”代替“喊救命”。
这不只是一起医疗个案,而是一场对青少年健康认知与社会关爱的深刻警钟。电子烟带来的,不只是烟雾缭绕的酷炫,而是真实的痛苦与灾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