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的核心精神,是国家以法律保障每一位国民,不论其背景、阶级或种族,都有平等、免费的受教权。它不仅是一项政策,更是国家对人民的庄严承诺。
自2003年起,马来西亚已全面免除小学阶段的学费,学生只需自付课本、文具、校服及课外活动等杂项开支。如今,随着《2025年教育(修正)法案》的通过,中学阶段也正式纳入义务教育范畴,落实从小学一年级至中五共11年的义务教育制度,标志着马来西亚教育迈入新时代。
根据新法规定,父母或监护人若未确保子女完成中学教育,将构成违法行为,一旦定罪,最高可被罚款5,000令吉、监禁6个月,或两者兼施。这项修正案不仅扩大教育覆盖面,也强化了家长对子女受教的法律责任。
政府也同步加强教育投入,第13大马计划下已拨出670亿令吉发展学前至中学阶段教育,推动体系现代化,并继续为低收入家庭(B40群体)提供援助计划,确保经济困境不再成为学生辍学的理由。
义务教育的实施,固然是国家教育改革的重要里程碑,展现马来西亚政府以“全民普及教育”为愿景的改革决心。但理想与现实之间,仍存在不少挑战。
事实上,教育旅程中途辍学的现象,依旧存在——有学生因家庭经济压力被迫工作,有人因学业适应困难或兴趣缺乏而逐渐失去学习动力,也有来自原住民或偏远地区的孩子,面对交通与资源匮乏等障碍,甚至还有因家庭破碎、早婚、未婚怀孕等社会问题而中断学业的案例。法律虽具威慑力,但若忽视这些现实问题,仍难全面达成“全民完成中学教育”的目标。
为确保11年义务教育制度得以真正落实,政府必须因地制宜、设法解决潜在阻力,例如:
- 建立“必要退学”申请机制,确保特殊情况学生获得适当安排。
- 大力推动技职教育,为学术成绩不理想者提供另一条可持续的发展路径。
- 增设偏远地区宿舍、校车与远距教学资源,解决交通与区域不均。
- 为经济困难家庭提供更全面的生活与教育津贴。
- 强化师资培训与校内硬体建设,改善学习环境。
- 加强宣导,让家长明白教育的重要性,并配合制度执行。
11年义务教育,不只是教育改革的一道里程碑,更是一项国家工程——它为所有孩子架起从起点通往未来的桥梁,也为国家人才培育和社会平等开拓新局。
最终,这套制度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法案本身,更倚靠政府政策的到位、学校资源的优化、家长观念的转变、社会舆论的支持。唯有让义务教育真正走进每一个家庭、每一间教室,它才不只是纸上的法律,而是点亮下一代命运的希望之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