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嘉楼马来西亚大学(UMT)再创科研佳绩!该校一名研究员在我国东海岸海域成功发现一种全球前所未见的鱼类新品种,为我国深海生物研究揭开崭新篇章,并刷新本地海洋物种记录。

这项重大突破由UMT海洋研究员顿努鲁艾米博士(Dr. Tun Nurul Aimi)在2016年6月5日展开的深海考察任务中实现。她在水深达53至58公尺的南中国海海底,首次采集到这种奇特鱼类,并随后与日本科研团队展开长达数年的深入分析。经过严谨鉴定,该鱼种终于在2025年8月4日获得国际权威认可,并正式登上知名学术期刊《Journal of Fish Biology》。

Advertisement

新物种命名为“阿兹莎楔鱼”(学名:Rogadius azizahae,马来文名:Ikan Baji Azizah),属扁头鱼科,是全世界首次确认的独特种类。

顿努鲁艾米博士在展示标本时表示,这种鱼类体态扁平、体色灰褐,酷似海底沙粒,具备极强的伪装能力,因此长期未被发现。它体长仅约10至11公分,外形虽小,却拥有多项显著特征,如骨盆鳍带有清晰的深色条纹,尾鳍中央呈半透明棕色,头部布满微细棘刺,鳍部还带有独特图纹,皆与已知的其他扁头鱼种截然不同。

更值得一提的是,命名“azizahae”是为纪念UMT分子生态学领域的杰出教授西蒂阿兹莎博士(Prof. Dr. Siti Azizah),以表彰她对我国海洋生物研究的深远贡献。

“这项发现不仅让我们更深入了解我国海域丰富的生态系统,也突显了本地深海尚有许多未知领域亟待探索。”她说。

目前,研究团队已在登嘉楼与柔佛部分海域陆续采集到3尾“阿兹莎楔鱼”标本,现已被妥善保存于UMT海洋与环境研究所(INOS)旗下的南中国海参考与存储中心(RRC),将作为日后学术研究与比对的重要依据。

顿努鲁艾米博士强调,UMT将继续扮演国家海洋研究重镇的角色,推动跨领域合作,包括科学家、政策制定者、渔民和公众的共同参与,共同守护海洋生态多样性。

“若我们对这些微小生命漠不关心,很多尚未被发现的物种可能在我们知晓之前就已悄然灭绝。”

这项突破不仅是UMT的骄傲,也再一次证明马来西亚海洋生物研究具备强劲实力与无限潜能。

上一则新闻户头遭人“远程洗劫” 华裔女痛骂数码银行
下一侧新闻云顶中介遗失巨额筹码 警方追查华裔男子